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8部分

臣是否懂得這件事情的意義,趙與莒還是繼續道:“一年之內,朕要此路得通。”

事實上炎黃元年蕭伯朗與胡幽研製完畢蒸汽輪船之後,其後繼研究便都交給了流求中等學堂畢業的那些年輕研究員們,蕭伯朗本人根據趙與莒的指示,將精力完全轉移到蒸汽機車的研究。只要掌握了將蒸汽變為動力地技術,蒸汽機車地研究時間很短,而且當初流求為了方便採礦。早就採用了鐵軌,故此,第一臺蒸汽機車在炎黃二年一月便被製造出來,只是這完意兒還很醜陋。拖著四節車廂在鐵軌礦道上跑出了每小時二十里的時。現它完全可以投入實際應用之後,趙與莒立刻從流求抽調了有經驗地鐵軌鋪設人員和一百八十名中等學堂畢業生,開始了臨安到華亭府地鐵路勘察和選址。在五月以後,甚至開始在部分河溝上開始建鐵路公路兩用鋼橋,對外只說是為跨錢塘江大橋做準備。

流求學堂早在趙與莒親政當年便又擴建了高等學堂,海量的教育經費、嚴格得近乎苛刻的教育紀律之下,這三年來高等學堂收納了六百名最出色的學生。中等學堂培養出了四千八百名合格地技術工人與普通研究員,而初等學堂收納的學生人數更是達到了五萬這是將淡水、宜蘭等所有城市分校人數加起來後的數字。這極大地緩解了趙與莒手中技術人員緊缺的問題,也使得他在保證流求繼續展的同時,也可以從中抽調出骨幹人手開始臨安周邊的建設。

而且,隨著徐州初等學堂的建立,6地上地人才培養計劃也步入正軌,這幾年來他打著培養郎中的幌子,在大宋貧兒中進行識字識算教育,第一批最聰明的孩童已經被挑選出來。準備送到徐州接受初等教育,在完成之後再擇其優送往流求繼續深造。

而遠在流求的蕭伯朗則在繼續改進和試驗他的蒸汽機車,又用了半年時間,炎黃二年七月二日的時候,蕭伯朗試驗用的蒸汽機車完成了從淡水到基隆的全程,整個過程中沒有拋過錨。也沒有出現過大的故障,時達到了三十里,載重更是驚人地五十大石,趙與莒前晚得到訊息之後,興奮得幾乎一晚沒有睡著。

“陛下,這蒸汽機車一次載重多少,載人幾何?”

見似乎有些冷場,崔與之出班問道。

“目前一車可掛五節車廂,每節車廂可載糧一百七十石。共載糧八百餘石。若是載人。每節車廂可載百人,一車可載五百人。車是一個鐘點三十里。中途只需添煤加水加沙,幾乎可以不眠不休,一天二十四個鐘點,扣去四個鐘點添煤加水,二十個鐘點順當的話便可跑六百里。”趙與莒意識到自己沒有將具體情形說出來,自然得不到認同,便笑道:“而且如今還只是最初型號,工部侍郎蕭伯朗正與能工巧匠研製更好的,這車只會拉得更多人手、載得更大重量。”

雖然他說得有些散亂,但滿朝文武都是大吃一驚。

對於大宋來說,很嚴重的一個問題便是運輸過程中人力物力的損耗,例如運糧,若不是水路,單靠人力畜力將一百石糧送到千里之外,中途折損耗費的,往往比送到地還要多。中間浪費時間人力耽誤農時還不計算於其中。

“這車……這車要多少人力?”崔與之也被這個訊息嚇住了,他想起汽輪來,這蒸汽機車既然與汽輪同一動力,想來耗費人力也是極少的。

“一車之上,有三人添煤、一人駕駛足矣,只是沿途道路須得保養。”趙與莒心中默算了下:“朕當初變兵制,將廂軍變為護軍、屯軍,便是為綢繆,故此無須多耗民力。至於修建道路之事,一可動用護軍屯軍,二可招募工人,三可利用農閒時節,勿必不會擾民。”

隨著他冷靜下來,趙與莒注意到一點,他的大臣們現在對新事物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