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2部分

依然有些茫茫然,不過下面的聽眾們卻一個個擺出瞭然於胸的表情,就連馬林溪那老骨頭,都眯著眼捏著鬍鬚不斷點頭,一副聽得心領神會的樣子。

趙瑜暗自搖頭:識得幾個字,就想充文人了……大宋揚文抑武百年,在宋人心目中讀書人的地位向來高人一等,而目不識丁的武夫則常受人鄙視,海寇們也不例外。當他們聽到高深莫測的文章,寧可不懂裝懂,也不會表露出自己的無知。

但趙瑜卻並不喜歡陳正匯寫得這種拗口艱澀的東西,文章寫出來沒人看得懂,可就沒意義了。不過趙瑜明白,陳正匯之所以費盡心力寫出這篇文字來,卻只是給趙文一人看的。

雖然東海此次改制,主要原因在於脫胎自舊時海寇時代的東海軍制,已經跟不上內部發展的需要。但陳正匯和趙文都把這次改制看成是打壓對方的機會。雖然一開始,趙瑜沒能即刻醒悟,但隨著兩人在官制的安排和官職的職權劃分上的愈演愈烈的紛爭,他早明白了過來。

東海軍中,趙瑜以下,名義上以二當家趙琦為首,但實際上卻是由趙文秉政。不論軍事政事,多經趙文過目後,再送至趙瑜手中。東海上下的一應事務,趙文都可代理,在陳正匯看來,這已經逾越了臣子的本分,必須加以限制。而在趙文的眼中。陳正匯這個外人,其在東海軍中的地位已經開始威脅到他的存在。前時,趙瑜率軍征伐交趾,趙文隨軍出征。按常理說,應該招趙琦回來,暫掌權柄。但趙瑜卻把臺灣島上的大小事務。交由陳正匯處置,這就不免讓他心裡升起一種危機感,擔心自己的地位被取代。

“……故立長史府以統政事,升參謀室為參謀部以佐軍事……”

趙瑜瞥眼看了看面無表情的趙文,進士寫出來的文章畢竟不同。趙文前日看後,便灰心喪氣地放棄與陳正匯爭那東海長史之位。宋時百姓多有一個毛病,常常把文章水平與行政能力等同起來,連趙文也不例外。其實要說起處理政務,趙文比陳正匯還稍強一些。

不過陳正匯這麼做。也正合趙瑜的心意。雖然趙瑜把趙文當親兄弟看待,但他也不願意東海軍中有哪個人擁有與他相當的權力。當年東海新興乍起,人才匱乏。讓趙文這個心腹署理軍政,也是趙瑜無可奈何下做出的選擇。不過現在東海隨算不上人才濟濟,但各個職位也不再缺乏人手,再讓趙文得掌全權,趙瑜怎能安心。

所以當兩人相爭的時候,趙瑜便看似公允的做出調解。陳正匯出掌長史府,統管政務,而趙文則出任參軍一職,署理軍務。從此軍政分立,政不幹軍,軍不幹政。長史府與政事堂相對,而參謀部名稱雖來自於後世,但職權卻遠高於總參,實質上就是東海地樞密院。按照趙瑜的說法,由於東海以軍事立國,參謀部的地位要在長史府之上,也就是說。儘管不能再兼管政事,但趙文依然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雖說這種說辭有些可笑,但至少保全了趙文的自尊心,讓他不至於心生怨懟。

不過,陳正匯雖升任長史,但其權力也未增長多少。長史府下設戶、工、兵、刑等六曹,對應六部;臺灣島上分置三縣——桃園、新竹、苗栗——,連同衢山、湄嶼、琉球、昌化等外島政務也統歸長史府管轄。同時趙瑜還另設商貿司來管理東海商稅。在沒有徵收田賦和人頭稅的情況下。長史府下的商貿司其實便掌管著東海財政大權。

但依照趙瑜地命令。這些財稅收取後必須直接存入他名下地東海錢莊。需要取用時。再從錢莊支取。雖然這種做法不像大宋早期地三司使制那樣。直接剝奪政事堂宰相地財權。但長史府地一切收入支出。卻都將在東海錢莊地監督下進行。這麼做。雖無收權之名。卻有收權之實。財務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