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修仙之路極其漫長,儘量不要得罪別人,也不要輕易與人爭搶。”在宿營時,李圍傳授自己的生存之道。
韓康忍不住揶揄道:“理是這麼個理,你自己做到了嗎?”
“嘿嘿——”李圍恬不知恥地說,“大體上做到了。但是,也要看實際情況,天與不取,必受其殃。”
韓康問他楊定真是怎麼回事。
李圍義憤填膺地嚷道:“那是姓楊的自己心眼小,以為在山頂上長的仙草,誰先看到就是誰的。大家比速度,公平競爭,他非要說是我從他手裡搶的。”
翠雲山的四人也不知他倆的具體過節,今日才聽到是這麼個事。
不過韓康對李圍的說法並不深信。
如果楊定真果然如此不堪,又怎麼能找那麼多人來助拳呢?
但楊定真死了,自然是你說了算。
修仙就是這樣,誰活到最後,誰的話就是真的。
死人又不會跳起來辯解。
隨著敵人的死亡,是非已不重要。
但韓康覺得,既然你李圍與楊定真起了爭執,最好當場了斷,不要留到以後。
前世的經驗,一旦出手搶人家的東西,就不要輕視任何人。
不要覺得你金丹他築基,你築基他練氣,實力碾壓對方,他對你沒有威脅,就放他一馬。
豈不知仙路漫長,天知道什麼時候對方的實力漸漸接近你,甚至超過你,有一天想起百年之前的一點恩怨,背地裡就對你下手呢。
心中這個念頭一起,忽然渾身冷汗。
不對,不對,自己這種想法不對。
雖說出手要果斷,但不能太過狠毒。
特別是有人在邊上看著,就不能如此莽撞。
能以理服人的時候,就得以理服人。
因為你下手狠毒,旁人看到,也是有可能憑空生出仇恨。
除非你趕盡殺絕,任何知道你的事的人都殺光。
然而,你殺得光用眼睛看到的人,殺得光事後調查的人嗎?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自己剛才那種思想,在前世奉為金科玉律,今世萬萬不可如此了。
此時想一想,李圍雖然沒能當場解決楊定真的矛盾,還被楊設計陷阱,野外偷襲。
但李圍殺死楊的時候,楊找的幫手並沒有逞強報仇,而是和平退出。
如此結局說不定才是最完美的。
那幾個人在江湖上把這事傳揚出去,估計也不會有人罵李圍,甚至會覺得他沒有趕盡殺絕很仁義。
想到這裡,心中頓時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剛才那個思想,不就是所謂的“貪、執、怒、痴、怨”五賊嗎?
頓時,看李圍的眼神就不一樣了。
此人修行百年還沒築基,資質只能算一般,但活得通透,有過人之處。
……
一行人終於來到了翠雲山地界。
只見一座小城坐落在山腳下。
走近了一看,才知道那不是小城,而是陳家宅院。
陳家之外,散居著數百戶居民,赫然就是一個縣城的規模。
李圍介紹,此地沒有衙門,所有事務都歸陳家管理。
這一點倒是與玄元宗附近相似。
天下各國的疆域,並不包括靈脈所在地。
誰佔了靈脈,那片地區就歸誰管理。
民眾在靈脈附近自發形成的聚落,也不屬於朝廷。
陳家在此地,儼然就是個小朝廷。
韓康沒想到陳家的院牆那麼大,足足有三里長,代替了縣城的地位。
拐過陳家院牆一角,李圍指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