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部分

好幾個官莊,不少官田都是抄沒前朝的一些田產。現在從裡面劃出來四百多畝,倒不算什麼難事。

不過四百多畝地也沒有盡在一起,而是分散在好幾個莊子裡。最大的一塊有一百畝地,其餘的都是幾十畝一塊,甚至好幾塊地都只有五畝十畝的,加起來足有十三塊地。

地比較分散,不太利於集中耕種。不過這麼多地張家也種不了,最終還是得分散出租給百姓佃種,倒問題不大。

好歹最小一塊也有五畝,總比普通百姓幾分幾分的一塊地要好些,最少五畝一塊,那樣打水井啊,修溝渠啊,都還算方便,容易集中灌溉,甚至要施肥什麼的也方便的多。

官差們帶著爺倆一塊地一塊地的去確認,到了地頭,還要仔細的量過。這些地都有地界,基本上都是用石立的界碑,寫明地主的名字。

量完一塊地,確認畝數沒錯後,官差把地契交給老爹,讓他簽名畫押。

“好了,這塊地以後就是張老哥的了。”

老爹很珍重的把地契交給了張超收好,然後扛著鋤頭走到界碑前。

“三郎,過來一起換界碑。”

田埂上,那塊界碑已經立了多年,風吹雨打都變了顏色。碑邊上,也早長滿了馬鞭草,張超一鋤鋤的挖下去,深感艱難。

可老爹卻挖的很高興,一鋤鋤揮的很用力。

界石終於挖了出來,老爹先插了一根木樁進去。

這是暫時的新界碑,趕明兒還得請石匠來,打幾塊新界碑,還要在界碑上寫上地主的名字,並且詳細標明這塊地的大小方位等等。

一塊地,不止一塊界碑,每個方向都有好幾塊。就是這幾塊界碑,把一塊塊地分隔出來,有了這界碑立在那裡,就不怕相鄰的田主糾紛了,有了界碑,誰也不能挖走別人一寸地。

簡易的界樁立下,從此起,這塊地就是張家的了。

田裡此時還種著麥子,麥苗如韭菜似的一點青綠,這是冬小麥,從九月種下,要渡過一個寒冬到明年五月才收。

按慣例,這地裡的最後一薦莊稼還是原田主的,得等收完這薦後,地才算正式交接到張家手裡。

“等明年夏天收完這薦麥子,咱先種一薦大豆。種豆能養田咧!”

老爹雖是個打了一輩子仗的老府兵,但說起種地卻絲毫不陌生。關中乾旱少雨,因此以種麥粟為主。主要還是實行兩年三熟,種一季麥再種一季豆,接著種麥或粟。這樣能夠讓土地恢復肥力,同時因為大家發現,種一季豆子還能讓土地增肥。

兩年三熟,這是關中地區比較先進的耕種法。和南方少數地方的一年雙季相似,都是提高產量的好辦法。

幾名官差也在一邊笑看著,看到老爹分到這麼多田,他們很是羨慕。尤其是老爹父子居然能夠分到足數的田地,甚至連之前不足的田都還補發下來,這讓這些百里侯心裡明白,張家不簡單。

甚至在里正有心的無意漏嘴下,縣裡鄉里不少人都知道,老爹不但新升了九品,而且原來居然與長安城裡好幾位國公都是老熟人。特別是老鐵槍的這個收嗣的兒子,居然還認了翼國公秦瓊做義父。

人都喜歡錦上添花,張家的地位,現在在寧民縣裡那是節節高升,更別說在白鹿鄉這十里方圓,更是成了豪門大戶了。

“恭喜老哥哥了,有了這地,以後子孫傳承,世代享福嘍!”

張超很適時的給每個官差遞上了一串錢,沉沉的一串錢百文,不算很多,但對於幾個小吏來說,也是不錯的油水了。

“按慣例,有幾句話我們要交待下老哥。你的這八十畝職田,可以隨意出租,也可以自種。但如果出租,按朝廷法令,佃租每畝不得高於六鬥,六鬥以下就沒事。”

“至於你家的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