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再次去西蘭大隊,林雨和歐漫青的待遇可就跟昨天不一樣了。
這裡的人們對她們都很友善,畢竟在他們眼中,這倆人就是財神爺嘛。
兩人和大隊長初步達成了協議,第一批採購的量和荔枝差不多,也就是三百斤桃子一百斤李子。
他們特意挑選了還沒完全成熟的,耐放。
全大隊的人齊心協力,開始給他們摘果子。
林雨和歐漫青也下去一起幹活。
林雨還算能聽懂一些方言,加上有歐漫青翻譯,倆人和大隊的人聊得挺開心。
很快就和眾人打成一片。
林雨還問了他們:“平時這些果子吃不完怎麼辦?”
有個大娘說大部分扔掉,當肥料了。
也有一些會曬成桃幹、李子幹。
林雨眼睛一亮:“您會做果乾?”
對方搖搖頭,在林雨期待的眼神中,她喊了另一位大娘過來。
“張阿嫂會做,做得很好吃,你們可以問她。”
這位張阿嫂是個年紀五十多歲的婦女,據她自己說,她的手藝來自她母親,後來自己改良過。
比如要怎麼曬果乾,時間和翻動的手法都很重要。
她還透露說可以加糖水做蜜餞,但是太浪費糖了,她也不敢做。
林雨覺得這位是人才啊,不禁和她套近乎,問她能不能教自己。
“張大娘,這是你的手藝,要是你肯教的,到時候我把東西賣出去,也有你的一份。”
張大娘搖搖頭:“要是能幫上你就好了,不需要給我什麼。”
她自認為自己的手藝沒多大用處,在這大隊裡,有這門手藝還不如干農活幹得好來得有用。
但林雨不這麼覺得,她能有這門獨家手藝,說明是認真鑽研過的。
只是沒有給她一個施展的舞臺罷了。
民間處處有高人,就看誰能挖掘出高人來了。
林雨覺得這位張大娘就是她要找的高人。
張大娘一輩子都沒被誰這麼誇獎過,受到林雨和歐漫青的尊重,讓她十分動容。
於是,她在教林雨的時候就,是竭盡全力地想把自己會的東西全部倒出來給她。
林雨本身就喜歡研究廚藝,現在又有人教導,她很快就做出果乾來了。
桃幹其實沒有水果罐頭好吃,倒是李子幹,林雨用了糖醃製過,吃著味道很不錯。
沒有了原先李子那股酸澀的味道,取而代之的是糖的甜蜜和果子原先的清香。
張大娘吃了之後還說:“我曾經試著做過,但是沒你做的好吃。”
林雨知道原因:“不是您做得不好,而是您不捨得放糖。”
這個時候的糖多難得啊,雖說南方生產蔗糖,但人們購買糖仍然需要糖票。
張大娘做果乾的時候 ,大家都認為沒有必要。
加糖這件事,還是她偷偷做的,就怕被人知道了,罵她敗家。
因此她捨不得加那麼多糖,味道自然就沒有林雨做的這麼好。
這是環境條件的侷限,並不是她手藝的問題。
張大娘顯然被安慰到了。
歐漫青聽著,心裡十分佩服林雨,短短几天時間,張大娘就已經喜歡她喜歡得不得了了。
要說誰最能討中老年婦女的喜歡,林雨是歐漫青認識的人中第一名。
其他吃過林雨做的果乾的人,也都更喜歡醃製的李子幹。
桃子還是有水分更好吃一些。
林雨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寫到信裡,連同水果,一起送上火車。
到了蓮花大隊就會有人把東西帶回廠裡。
林奶奶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