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菜的品類就多了,有粉絲炒包菜、清炒大白菜、豆角茄子。
這些原材料都是食堂自己種的,成本很低。
一頓午飯,要花錢的就是那份肉了。
食堂收費是每人每頓一毛錢,一個月收三塊錢。
陳記者當然可以看出實惠:“這樣一頓在飯店吃應該要一塊錢了。”
林雨擺擺手說:“沒那麼貴,我們做的是大鍋飯,成本不高。”
林雨也沒指望食堂賺錢。
就是想給廠裡的工人改善一下伙食罷了。
工人們自然也能看出這頓午飯的實惠,有的人還捨不得吃,會把肉菜留著,帶回家給孩子呢。
這些人有的家庭實在困難,林雨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只要不影響工作,帶回去就帶回去吧。
他們的素菜裡面其實也加了點豬油,好歹能有點油水。
陳記者:“林廠長有心了。”
能夠體諒工人到這個份上,林雨已經做得很好了。
陳記者看著這些工人,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很多問題已經不必再問。
這座工廠,帶給他們太多東西了。
方方面面都在為他們考慮。
陳記者還聽林雨的想法,說要是有可能,想要設立託兒所。
現在蓮花大隊有自己的小學,要是再有託兒所,跟城裡的工廠也沒什麼分別了。
林雨不好意思地笑笑:“只是一個想法而已,您可別說出去。”
沒做成的事還是不要讓人知道比較好。
只是剛剛陳記者在問她未來的計劃的時候,她話趕話地才把這事給說出來。
陳記者理解:“嗯知道,等你的設想都能成功實現,到時候我們再做個跟蹤報道吧。”
他有預感,這座工廠的報道要是發出去,一定會有很多人感興趣。
記者主要做跟蹤報道,林雨哪有拒絕的道理,自然是答應下來了。
吃過午飯,林雨又帶著記者去看了附近幾個大隊的情況,回來之後又和幾個職工聊了一會。
到了下午,兩人就準備走了。
報社派了車來接他們,兩人走前還有點依依不捨。
開車的司機也接過不少記者了,一時間有些鬧不清,這倆人怎麼短短兩天,就對這個地方如此不捨了。
陳記者不捨的是,他覺得蓮花大隊、食品廠和附近幾個大隊,還有許多值得挖掘的新聞。
攝像師不捨的是,這裡的景色很美,孩子們都活潑可愛,這幅鄉間景象,讓他難以忘懷。
以至於回到北城之後,在挑選報道配圖的時候,看著那些照片,他都難以取捨。
最後還是陳記者拍板,選擇了一張食品廠員工們的大合照。
報道的主題是:知青社員同奮鬥,社辦工廠熠熠生輝。
文章裡先是介紹了工廠和生產的產品,再是說明知青在廠裡的重大職責,最後是工廠幫助整個公社的大隊集體奮發向上。
報社的主任看到這篇文章以後拍案叫絕:“寫得好啊,這座工廠是咱們知青和社員合作共贏的典範,就放在頭版!”
對於自己的文章能放頭版,陳記者自然是高興的。
也不枉費蓮花大隊和林廠長一家對他們的熱情招待了。
他甚至已經開始想象,那些社員見到報道的時候會有多高興。
他還希望這篇報道能給工廠和蓮花大隊帶去更好的影響。
當然,文章稽核、校對、印刷,再到發行,還需要幾天時間。
一時半會兒,蓮花大隊的人們都沒有能看到這篇誇獎他們的文章。
林雨一開始還常關注報紙,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