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半生

早在世上只有神木、尚未有仙都的時候, 人間就已經有許多修士了。但那時候的修士各有各法,總是獨來獨往。少有聚集,也不成體系。

當時西南一帶以異術為主, 那裡的修士研習的多是傀儡、蠱藥以及奇門法陣。北邊自太因山往冕洲無端海一帶天寒地凍, 修士往往鑽研的是火煉丹藥、盤修以及符咒之術。而東南多戰事,後來的修士則偏向於以兵戈刀劍入道。

兵戈刀劍總免不了切磋較量,加之東南多城鎮, 修士之間往來漸深, 最早的門派就起始於此。

那些門派之中, 有兩家延綿數百年, 成了後世仙門中頗有名望的存在。那兩家一者是夢都的封家, 一者春幡城的花家。

後世人只知這兩大仙門離得並不遠,算是世交, 往來甚密。但少有人知,這兩家在最初的時候其實同為一門。

封家和花家最初的先祖拜過同一位修士, 跟著對方修習劍法。說起來,也算是師兄弟。

雖是同門同源,但兩邊心性卻天差地別, 以至於學出來的劍法是截然不同的兩種路數——一邊鋒芒盡顯,一邊則溫吞如水。

花家是後者。

又因為同門同源,師兄弟各自成家,各立門派後,便免不了常被提及比較——誰家聲名更盛, 誰家修為更高, 誰家弟子卓犖不凡。

可那時候的花家毫不起眼, 不論同哪家比較都落盡下風。

修行中人提到花家, 最常說的評判便是“天賦庸常”。

如此幾代百年, 碌碌庸常的花家終於出現了一個例外。

那是花家那一任家主的長子,單名一個“信”字。小小年紀就顯露出了絕佳根骨,在其他弟子劍招還背得磕磕絆絆、劍都拿不太穩時,他已經能以長枝同長老打一個來回了。

而他尚不滿七歲。

那時候世上常有傳聞,說誰誰少時靈慧又頗有仙緣,大了卻不過爾爾。

對於花家來說,被評判了百年的“碌碌庸常”,好不容易碰到這麼一個奇才,自然半刻不能放鬆,免得讓奇才成為那個“不過爾爾”。

於是,明無仙首花信那場詰問的起始,便是諸多重複而單調的記憶——

花家弟子修習都在弟子堂,家主另外幾位兒女也都與弟子們無異,常在府間玩鬧,唯獨他被安頓在劍場旁的高閣上。

那高閣共有數層,一層靜修,一層書室,再往下有藥堂和起居臥榻。在弱冠之前,他日日除了修習便是修習,除了每年歲末的敬拜之儀,幾乎沒有出過那座高閣。

家主也從不准許其他人靠近這裡,以免喧吵。

那些年裡,他見得最多的人,是一位教習法陣和方丹的先生。據說那位先生脾性嚴苛,總板著個臉,所以鼻旁有兩道深深的褶紋,看著就極不好相處。

據說從他口中聽一句誇讚,比登天還難,倒是訓誡從不離口。可他在花家的那座高閣裡卻恰恰相反,一句訓誡都不曾有過。

他起初常常忍不住讚歎,說花信確實是“百年難遇”的好苗子,靈慧至極。後來這種誇讚翻來覆去也變不出花樣,漸漸便少了。

再後來,那位先生偶爾會露出愁容來,無端輕嘆一口氣。

花信很少過問他人之事,所以常常嘆氣聲聽在耳裡,抄著陣書和丹方的手卻不停。

直到有一回,先生的眸光顯露得實在直白,他才停了筆,抬頭問道:“先生因我而嘆氣?”

對方良久道:“我看花家一眾弟子修習都在弟子堂,既有刻苦用功之時,也會玩笑嬉鬧。唯獨大公子你一人自幼在此,日日修習不曾放鬆,不會憤懣不平麼?”

花信平靜道:“幼時偶爾會貪懶,後來便不曾再有。”

先生又道:“我常訓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