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1章 殿試(下)

自從曾靜說完之後,大部分學子都沒有敢主動說話,畢竟不是所有人都對土地制度有深刻的瞭解的。

雖然現在讀書不再是有錢人的特權,但是世家子弟很顯然還是會更有機會。

朱雄英只能繼續點名道:“朱善,你的文章寫的也不錯,看起來對屯田有著獨到的見解,不如講一下?”

朱善的年紀已經不小,看起來比曾靜大了至少一輪的年紀,而且朱善出身軍戶,身上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正義感。

“回陛下,學生認為,想要土地改革,屯田必將成為重中之重,建國初期,我大明所有的衛所都有屯田之責。”

“日積月累之下,所屯田地的數目已經是個天文數字,再加上一些流民和罪犯也會被派去開墾荒地,開墾出的田地既不歸官府,也不歸民田,甚至都不用繳稅,豈不是荒謬?”

“所以學生認為,可以派出專人,先以屯田和這些無主之田作為突破口,效果會更加明顯,百姓也會更加受益。”

朱雄英聽著朱善的描述,時不時的點了點頭,最後等他說完之後,突然開口詢問道:“諸位學子似乎都對土地兼併諱莫如深啊,朕沒記錯的話,建國之初,太上皇就設立了多條國策,限制土地兼併啊,楊閣老,你還記得嗎?”

作為跟隨朱元璋的老臣,自然不會忘記,甚至是信手拈來。

“太上皇在建國之初,曾經定過五條鐵律,一直延續至今。”

“一是沒收元朝官田和豪強地主的田地,分為官田和民田,其中官田用於賜予功臣或出租給平民,民田則免除稅賦或減輕稅賦;

二是實行“永不為奴”的政策,禁止地主以債務或其他方式剝奪農民的人身自由;三是實行“永不加賦”的政策,規定每戶每年只需繳納一定數量的錢糧和勞役,不得隨意增加;

四是實行“永不遷徙”的政策,規定農民可以自由選擇居住地,不受官府幹涉;五是實行“永不賣地”的政策,規定農民不能出賣自己的土地,以防止土地兼併。”

朱雄英投去讚許的目光,繼續沉吟道:“永不為奴,永不加賦,永不遷徙,永不賣地,哪怕是這樣,還是會有土地兼併的現象發生,這是為何啊?”

這個問題丟擲來,奉天殿內陷入了短暫的沉默,就連楊思義的呼吸都有些緩慢起來。

這時總成績第三的丁顯站了出來,朗聲道:“回陛下,學生認為,不管是土地兼併也好,還是世間大多不平事也罷,歸根結底不過是四個字,利益燻心,”

朱雄英笑著看向丁顯,鼓勵他繼續說下去。

“怎麼個利慾薰心,你繼續講。”

也許是受到曾靜的影響,丁顯的膽子也大了起來,開始滔滔不絕的道:“很簡單的道理,陛下,雖然我大明如今的吏治還算清明,但是不同的階級依然明顯,公侯的勢力,士大夫的野心,地主的貪婪依然是壓在百姓身上的大山,只有讓他們有所顧忌,不敢真正的為所欲為,那土地改革的好處才能真正的落在百姓的頭上。”

朱雄英沒有說話,而是看著丁顯繼續道:“如果朕記的沒錯的話,你的文章與分封給藩王的封地有關吧?”

丁顯毫不畏懼的應下道:“沒錯,陛下,我朝開國之後,太上皇大行分封,我大明的土地大部分其實是在藩王的名下。”

“以北平為例,當時燕王的封地是三千頃,但是當時北平氣候寒冷,能耕作的土地並不多,撐死不過一千頃,這豈不是可笑嗎?”

“而且就算如此,太上皇依然隔一段時間就會給各地的藩王賜田,藩王的後代依然是宗親,還需要百姓們供養,一百年後,國家財政就會出現負擔,三百年後,百姓們連基本的吃飽都成問題,最多不過六百年,他們就會成為壓垮我大明的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