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光線不好,劉恆摸到門背後,手一拉開啟了燈。“還行,還行”何大福搪塞著,又巡睃了一遍,越看越覺得心冷。“那你的辦公室呢?”劉恒指著何大福辦公桌對面一張桌子說:“前任書記讓我和他一起辦公的,現在你看,要麼我搬到其他副廠長那裡去!”

“那就仍然一起辦公吧!我更要你幫助!”

認過了辦公室,何大福提出去車間和生活區看看。於是,劉恆陪同何大福先去了打箔車間。

“叮咚”、“叮咚”、“叮咚”、“叮咚”……錘聲從辦公室西邊的一排平房裡傳出來,“那就是打箔車間”,劉恒指了指,告訴何大福。離車間愈近,錘聲也愈來愈密,轟隆隆的像打悶雷一般。何大福感覺自己的心也隨著那錘聲怦怦狂跳起來。

信步走進車間,何大福不禁看傻了。這裡全是人工勞動。長方形的車間裡整齊地碼著兩排半人高傾斜著的大石砧子。石砧子底下有個一米五見方的石臺子。十幾個小夥子,兩人一組,騎著小板凳對著石砧一上一下地坐著。坐在上面臺子上的左手按著個紙包放到石砧最頂端的石坎上,右手舉錘擊打紙包;坐在下面的雙手舉錘不停地與上錘間歇地捶打。一上一下,一輕一重,紙包在石砧上還不停地挪移旋轉。外面零下十度,嚴寒刺骨;可這些小夥子卻個個打著赤膊,汗水從頭上沿著稜角分明的肌肉流成了一條條白線。

“這是個什麼鬼斧神工啊!”何大福心裡驚歎著。自打進入金東化工廠後,他每天接觸的都是儀表、閥門、開關、按鈕,像這種赤條條、酣暢暢的體力勞動場面和陣勢他只在話劇和電影裡看過,可這分明不是在演戲啊!這難道生活在古代嗎?

望著何大福一臉的驚異與好奇,劉恆上前一步大聲介紹,“這就是打金箔,這個小的紙包叫開子,那邊大的方塊叫家生,就是用烏金紙包成一摞,每兩張烏金紙夾著一個真金薄片,共有2048層,透過開啟子和打了細,再經過其他好多道工序,就打成真金箔了”。開子、家生、烏金紙、打了細……一連串工藝術語,何大福聽得一頭霧水。

見何大福還沒整明白,劉恆乾脆叫停了面前的一對打箔工人。他從砧上拿過那塊方形的紙包,拉著何大福來到一張桌子前,把紙包放下,小心翼翼地解開紙包最外層的牛皮扣紙,一疊厚厚的烏金紙露了出來。揭開烏金紙,一張張閃閃發光的金箔映入眼簾。

“可別小看了這烏金紙,它可是咱金箔人傳家的寶貝。”劉恒指指那色如烏金的紙張向何大福介紹說,“咱們生產金箔的工藝已有兩千多年,都是祖祖輩輩世代相傳的。這黃金經過配比化條調成客戶想要的成色,再經過壓延裁切出一厘米見方的小金葉子,到這個時候就得用上烏金紙這捶打金箔的夾具,不是用鋼、鐵等硬體,只能用紙。這種紙烏黑髮亮形如烏金,故稱烏金紙。它比單面的複寫紙還薄,是用贛北的竹子為原料,在水中浸泡三年,而後用烏球樹油慢慢熏製而成。這捶打金箔的夾具,就是將約十厘米見方的烏金紙2049張疊成方塊,稱之為‘家生’,在每兩張烏金紙中間夾一粒黃豆大的薄金片,一方‘家生’###夾有2048片,外面再包一層牛皮紙。你剛才看到的一上一下兩個打箔人,在上面的叫推錘,在下面的叫護錘,每隻錘重7斤,這一推一護要連續擊打兩萬七千次,才能將裡面的金葉捶打成金箔”。見何大福聽得入神,劉恆愈發來了興致,“你看這方‘家生’,在有經驗的老師傅手裡,能連續用上一百多年。如果是外行敲打,一兩錘下去就報廢了。”劉恆是金箔藝人出身,又是建廠###之一,說起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