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之間,皮求是摸出了相片,大概有二三十張。可以看得出來,照相的人是個高手,每張相片照得十分精緻,有全圖,側面圖,背面圖,區域性圖,完全包含了圖畫的每個細節。
王觀看起一張照片看了一眼,頓時皺起了眉頭:“顏色好暗淡呀。”
“很正常的情況,你想一想,如果是宋摹本,至今也有八百年了。歷經了八百年的風雨,圖畫能夠完好無損的流傳下來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不用指望它的色彩有多麼絢爛。”
皮求是笑了笑,又有些惋惜道:“再說了,東西在民國時期就流失海外,外國人可不像我們那麼珍惜,折騰了幾十上百年,沒被折騰碎了也是天幸。”
“嗯。”王觀輕輕點頭,又繼續觀看照片。
唐後行從圖,出自唐代宮廷畫家張萱之手,描繪的是武則天在一幫宮婢武士簇擁下出遊的場面,所以這畫又有武后行從圖之稱。
之所以肯定這個唐後就是武則天,那是由於畫中的唐後身穿日月袍。按照唐代宮廷服飾的典制,只有皇帝才有這樣的資格作這樣的裝束。所以在當時來說,估計只有武則天敢於把日月花紋繡在雙肩上。
當然,這不是重點,重點是這畫是什麼年代的作品。
畢竟張萱是大畫家,他的作品在流傳的過程中,向來是後人臨摹的物件。在唐代就有摹本出現了,更加不用說之後的宋元明清了,就是在民國年間也依然有人仿摹,因其作品逼真相似,還被收在故宮館藏之中。
所以說但凡傳世名畫名貼,除了原本真跡以外,總是有許多臨摹的版本流傳下來。這些版本就算不是真跡,卻依然具有極高的價值。
在仔細觀賞照片的時候,王觀也順口問道:“皮大哥,這畫你怎麼看?”
“你沒來之前,我也與幾個同行交流過了。”皮求是笑道:“他們覺得著錄權威,加上傳承有序,是宋摹本的可能性很大。”
別看語氣不確定,那只是行家習慣性的保留而已。無論是什麼東西,都不會百分之百予以肯定,能用可能性很大來形容,也知道皮求是等人一致看好這幅唐後行從圖了。
王觀輕輕點頭,又搖頭道:“唉,照片雖然清晰,卻始終隔了一層。不能上手,總是不太讓人安心。”
“沒錯。”皮求是也頗為贊同,就算再怎麼肯定,在沒有親眼看過之前,心裡總會有那麼一絲疑慮。嗯,其實也和網上購物差不多,無論店家吹噓得再厲害,但是誰也不能保證東西就是和他描繪的一模一樣。
尤其這是臨摹的作品,與原作也有一些差異,就更加不好斷代了。
說到這裡,或許有人覺得奇怪,摹本和原本不是一樣的嗎,怎麼還會有差別?
首先大家要知道,摹本不是單純的複製品,所以摹本和原本不僅有差別,而且越是珍貴的摹本,與原本的差別往往很大。這個就是文人雅士的傲氣使然了,他們在臨摹原本的時候,經常夾帶了私貨……(未完待續。)
第624章 難題
ps: 兩更了,月票還是兩張,才二號而已就沒有月票了?求大家多支援。
古代文人有傲骨,哪怕在臨摹前人名家作品的時候,從來不會為了所謂逼真相似而刻意臨摹得一模一樣,相反還故意新增許多不同的景物,以顯示其中的區分。
不過,古代的字畫著錄,卻有一個很明顯的弊端。書中記載的名畫,從來只是留下一個名字而已,然後用一些華麗的詞彙來形容畫得有多好,卻根本不提畫中的圖案細節。
這樣一來,當真跡和臨摹的仿本擺在一起的時候,往往就是鑑定家們最高興,也是要抓狂之時。因為真仿作品細節不同,只要能夠判斷其中一幅是真跡,另外一幅肯定就是仿品。不過又是由於細節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