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4部分

不同,有的被收藏在銀行內,有的放在家裡暗櫃中,還有的揣在衣櫃內大衣中,更多的是放在保險櫃裡,只有少數人的象垃圾般的到處亂丟(通常這類人都是單身漢),可就是沒有照片象我的。

“小龍!要不跟我回家吧,明天我幫你弄證件。”

“不了!快好了。”我自信地笑道。

“前面九龍灣便是啟德機場了。”

我當然看到啟德機場,以前來香港便是經過啟德機場的。

啟德的來由是以兩名商人——何啟爵士與區德先生的名字命名。他們曾成立一家公司,從事在九龍灣填海發展住屋計劃。該公司後來不幸倒閉,這幅填海土地亦因而空置。政府其後認定這幅土地適宜用作機場,首次有紀錄的飛行便在1925年農曆新年元旦在啟德進行的。1928年,一條混凝土下水滑道建成,供在九龍灣升降的水上飛機使用。1930年,當局聘用了首名機埸監督,而啟德的航空活動則由當時的海港署(HarbourDepartment)管轄。1935年,首座指揮塔和飛機庫落成。1936年3月25日,由皇室航空公司(ImperialAirways)經營的首班商業客運航班從檳城飛抵香港,標誌著啟德機場已進入開始提供公共運輸服務的新紀元。隨後數年,泛美航空公司開始提供往來香港與三藩市的泛美航班服務。其後,各家航空公司相繼提供其他航空服務。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佔領香港期間,日本人興建了第二條跑道。不過,機場由於受到轟炸,損毀十分嚴重。戰後,一家本地航空公司——國泰航空公司開始使用DC3型航機提供服務。民航處於1964年5月1日成立,專責管理本港的航空服務。1954年,政府透過一份機場發展總綱計劃。1958年,九龍灣海傍興建了一條新跑道。跑道自西北向東南方向伸延,全長2529米。隨著跑道落成,啟德機場正式成為香港國際機場。1962年,機場大廈建成,航空公司亦逐步淘汰以渦輪螺旋槳推動的飛機,改用波音707、DC8及deHavillandcomet等噴射機。1970年4月11日,首架波音747航機飛抵香港。當時如要使用第13跑道,機師必須在飛機飛近長洲時,要看得見跑道才可著陸。1974年,這種目視進場的方式由儀表導航系統取代。在該導航系統輔助下,機師只要在飛機飛抵九龍半島上空時能看見跑道便可。在天氣惡劣的情況下,特別是在長期吹東風時,這個系統大大提高了13跑道的使用量。1975年,跑道延長至3390米,以應付31家經營抵港航班的航空公司在長途飛行方面的需求。1976年,香港空運貨站正式啟用。同年,機場開始採用二次監察雷達,加強管制航空交通。此後啟德機場每年都有擴建和改造,到如今啟德機場已然成為全球第三繁忙機場,每年出入境旅客近千萬人次,有37家國際航空公司提供來往於香港與世界其他75個地方的定期班機服務。而在國際貨運吞吐量方面,卻屬全球之冠。

以前,我老爸來往於上海、臺北,必是起降於啟德,現在物在人去,不知他在天堂裡是否風流依舊。

思緒間,不由為還未找到滿意的證件感到著急。偌大的香港難道就沒有象我的人嗎?

咦?那剛下飛機的帥小夥不正是很象我嗎?只是他不如我白淨(誰叫我一下子從孩童暴長成現在這樣子),不過不影響我使用他的護照,哈哈!

我等他過了海關,乘周圍人不注意到的情形下,製造了一場他與人相撞的小插曲,輕鬆地隔空攝取到他的護照。原來他是從新加坡旅行回來的,叫陳冠傑,17歲。

“好了!美琪嬸嬸,我就停在前面吧。”

“可你還沒有證件……”

“沒事,我已經弄到了,呵呵!”我的樣子顯然不想解釋如何弄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