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若忙道:&ldo;王爺自是肯與太后說心裡話的,不過王爺心裡太若,怕與太后說了反倒讓太后擔心,便只在心裡忍著。&rdo;
這些話讓太后聽著舒心,太后睜開眼來看著美麗如昔的連若,許久過後感慨地道:&ldo;今日哀家還與阿瑞說起你們當初的事情,當初若他肯娶你,焉有今天這些事情?&rdo;
連若垂下眼簾,&ldo;奴婢哪有這個福分?&rdo;
太后皺皺眉,&ldo;總稱什麼&l;奴婢&r;?你是皇帝收養的義女,不過因你父親功義,要為他儲存血脈綿延子嗣,所以才沒有入皇家宗牒,可不管是皇帝還是哀家,都是把你當親人看待的。&rdo;
連若立時跪下,眼中見淚,&ldo;皇上與太后之恩德連若銘記五內,能以奴婢之身侍奉太后已是天大的福氣,又豈敢奢求太多?&rdo;
太后笑了笑,&ldo;哀家不給你的,你自是不必奢求,可哀家想給你的,你奢求一次又有何妨?&rdo;
這樣的暗示讓連若心驚肉跳,她不敢置信地看著太后,望見的是太后和藹帶笑的一雙眼睛,那雙眼睛給了她已近乾涸的人生無限的希望!
連若與鳳行瑞同年,她十五歲出嫁,十八歲喪夫,如今不過二十三歲,卻活生生地做了五年的寡婦!她不願回想這五年是怎麼受盡婆家人的冷嘲熱諷,如何面對旁人的議論白眼,甚至將她父親的亡故與丈夫的病逝加諸在她身上,說她刑父剋夫!這樣的生活太過痛苦,她甚至想到了一死了之,若不是太后恩典突然召她回京,她現在恐怕已躺在棺材裡,做一個懦弱的認命者。
可她終是沒有死,太后的詔令給了她重新開始的機會,詔令中說太后身體不好思念她,所以讓她取了休書,脫離夫家入宮侍疾,並給她三品女官之位,正大光明地開始一段新的人生。
不論是以前還是現在,太后都是她最大的恩人,所以她無視自己心意遵從太后懿旨遠嫁江南,如今又盡心盡力地奉行著太后給她的每一個指令。她一直覺得太后沒有忘了她、將她從那暗無天日的日子裡救出來,已值得她為太后赴湯蹈火,可直到再見鳳行瑞,她才知道,什麼叫身不由已。
太后讓她多多寬慰鳳行瑞,讓他早日走出感情傷痛,可她第一次違背了太后的意願,她沒有勸鳳行瑞放下,反而激勵他不要忘懷。她知道,只有這樣,她才能讓鳳行瑞刮目相看,只有這樣,她才不用看著鳳行瑞另娶新人,而一旦這件事有了結果,無論是鳳行瑞放下顧昭華,或是他與顧昭華重修於好,她都將會在那時黯然離場,從此再一次地遠離他,去過沒有他的生活,所以她沒有依照太后的意願行事,也沒有盡心盡力地幫助鳳行瑞剖解女人心思,她只是想……哪怕多見一面也好。
這次回來,太后時常會說一些當年的事情,就如剛剛那樣的感慨不知說過幾次,可她從不當真,因為她知道,太后也並非真心在說這些話。正如當年,她一顆女兒心牢牢地牽在鳳行瑞身上,可在一次太后言語試探,而她大膽吐露心聲之後,太后便著手替她挑選夫婿,選出的夫婿自然也是年少傑出之輩,可總不是她心裡的那個人,但她不能拒絕,因為太后對她有養育之恩,有教導之義,所以她只能選擇服從,選擇穿上那刺目的大紅喜服,在心上人的護送之下,不遠千里地去給他人做了新娘。
只因那時鳳行瑞是太子,而她身份尷尬,配不起他。而就在她出嫁後不久,鳳行瑞上書請辭太子之位,從此遠離紛爭,一個人獨舔傷口。
連若不止一次地想過,如果再早一點、如果鳳行瑞在她出嫁前辭去太子之位,她是不是還有機會與他在一起?可惜,一切都只能是假設。
因為這件事,連若對太后敬愛有加,卻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