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大軍隨即便開始按照命令動了起來,一支支人馬當即拔營起寨,一隊隊的開始離開南樂縣,以急行軍的速度朝著陽穀縣方向趕去。
而就在肖天健緊急調動兵馬趕往陽穀縣的同時,孫傳庭也督率著數萬大軍,已經在朝著陽穀縣方向行進了。
對於這一次朝廷和建奴議和,孫傳庭可以說是一肚子的不滿,覺得朝廷和建奴議和,雖然有情勢所逼的原因,但是和建奴議和,終還是大明的恥辱,偌大的遼東就這麼割給了建奴,甚至於為了達到和議的目的,連錦州城都不要了,於是孫傳庭在得知訊息的時候,便立即寫了一份奏疏,上奏朝廷,力陳不能和建奴議和,並且彈劾陳新甲這麼做是賣國之舉,要求聖上嚴懲陳新甲。
陳新甲其實很冤枉,雖然他是主持這次和議的主要成員,但是畢竟議和的事情是聖上的意思,他只不過是在照崇禎的旨意辦事罷了,但是這件事辦成之後,他卻成了眾矢之的,諸臣不敢將矛頭指向崇禎,但是卻都把矛頭指向了他,以至於現如今他在京師之中成了過街老鼠,人見人罵,半夜裡朝他院子裡面丟大糞的大有人在,朝野的彈章更是如同雪片一般的飛入京師之中,使得陳新甲的名聲可以說是一落千丈。
雖然針對陳新甲的彈章很多,但是崇禎也知道這黑鍋是陳新甲替的背的,所以並未真的就聽諸臣的意見,將陳新甲逮問,反倒是因為陳新甲辦成了這件事,對陳新甲更加信任了一些,多少讓陳新甲有點寬慰了一些。
但是孫傳庭卻為此異常的憤怒,幾欲辭官不做回家拉倒,為此在十一月間,還寫了辭呈,要求辭官,但是崇禎眼下正是用人之際,也知道孫傳庭算是一個能臣,雖然在輔南沒有能打敗刑天軍,還丟了大名府和彰德府,但是畢竟他也清楚孫傳庭麾下兵馬數量不多,而且都是新募的兵馬,戰鬥力很差,打不過兇猛的刑天軍也是情有可原,所以對於孫傳庭提出的辭官之事他當即便給否定了,並且下旨對孫傳庭安撫了一番,令孫傳庭繼續督師對刑天軍進行進剿。
孫傳庭這才無奈的留下接著幹,但是北面的邊軍南下之後,他發現對於這些關外的驕兵悍將,他根本無法立即收服他們,一方面他要以尚方寶劍來彈壓他們,但是又不敢對他們太過嚴苛了,畢竟像吳三桂、馬科他們這樣的軍將們,連朝廷的皇帝都不敢輕易的拿他們怎麼樣,一旦逼的太急的話,這幫驕兵悍將們搞不好就給他來個大譁,朝廷最終還是要拿他這樣的文官問罪,也奈何不了這些手握重兵的軍將們。
於是在和吳三桂他們匯合之後,孫傳庭是軟硬兼施,拿出了所有的手段來對付他們,總算是讓這幫人聽命於他,跟著他趕往了濟寧州。
而關外來的這幫軍將們,還真就有點不把孫傳庭放在眼裡,南下之後,沿途便以就糧為藉口,時常縱兵大掠地方,*財物甚至婦女,供他們享用,軍紀十分敗壞,地方百姓為此又遭了一次災難,無不對官兵們破口大罵,避如蛇蠍,孫傳庭雖然也多次得到了訊息,可是也只能幾次約見吳三桂等將,讓他們要約束手下,不要再這麼做,否則的話,便會失去民心,迫使更多的百姓倒向刑天賊那邊。
可是對於孫傳庭的告誡,諸將可以說是陽奉陰違,表面上表示會約束部下的,但是實質上卻該怎麼幹還怎麼幹,使得孫傳庭雖然憤怒,但是卻也無可奈何,他也不敢真的就請出尚方寶劍,將這些驕橫的戰將們給剁了,於是只能睜隻眼閉隻眼,等今後再想辦法收拾他們了。
第一百六十三章 陽穀縣
吳三桂現年也不過只有二十六七歲的年紀,可是已經升遷到了總兵官的位置上,這在大明朝廷之中,是非常罕見的,之所以吳三桂會升遷的這麼快,主要原因還是他身出遼東將門世家,他老爹吳襄早就是關外重將,自幼便跟著他老爹習得了一身好武藝,年紀輕輕便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