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紅葫蘆、藍蛤蟆之間,正有一座供奉山神的神邸,依山而建,但應該是建在背後這道山峰的中軸線上,採用楔山式大木架結構,分為前後兩進,正前神殿的門面被藤蘿纏繞了無數遭,有些瓦木已經塌落。 頂上的綠瓦和雕畫的樑棟,雖然俱已破敗,但是由於這裡是穴眼,頗能藏風聚氣,還算保留住了大體的框架。 山壁上的那幾層斷蟲道由於水土的變化失去了作用,所以雖然神殿的木料朽爛不堪,但仍然未倒,也算得上是奇蹟了。 這座供奉山神的古樸建築靜靜地在這人煙寂寞的幽谷角落中,安然度過了無窮的歲月,這都要仰仗於特殊的木料和構架工藝,以及谷中極少降雨的特殊環境。 項南知道這座山神廟正通往獻王的地宮,頓時帶著老洋人、花靈便走了過去。 三人進入山神殿中,就見正殿裡面也已經長滿了植物。 這神殿的規模不大,神壇上的泥像已經倒了,是尊黑麵神,面無表情,雙目微閉。身體上也是泥塑的黑色袍服,雖然被藤蔓拱得從神座上倒在牆角,卻仍舊給人一種陰冷威嚴的感覺。 山神泥像的旁邊分列著兩個泥塑山鬼,都是青面獠牙,像是夜叉一般,左邊的捧個火紅葫蘆,右邊的雙手捧只蟾蜍。 “師兄,這葫蘆和蟾蜍算什麼寶物,山神爺怎麼會用它們?”老洋人不解的問道。 “一方有一方的風俗,不用問那麼多。”項南擺擺手,他們的目的是雮塵珠,不是研究古代滇南祭祀文化的。 “四處找找,看看有什麼線索。”項南提醒道。 花靈、老洋人立刻找了起來。 …… “在這裡。”正當他倆找得時候,項南已經在地上,發現了一塊刻有蟾蜍圖案,略微凸起一塊的石磚。 他隨即用手一按。 就聽嘎啦嘎啦幾聲,從地下居然冒出九根刻有蟾蜍的石柱子。 “這是什麼?”花靈、老洋人都疑惑的道。 “這應該就是撼龍柱,是一種機關,必須按一定順序,一定方位,扭動這九根石柱子,方能開啟通道。否則的話,萬難透過。”項南解釋道。 “師兄,你應該可以的吧?”老洋人一聽,連忙問道。 要是不懂這機關,他們可就白來了。 項南點點頭,“群龍纏川做九曲,曲曲盡是九迴環;九回之外復九轉,九轉九重繞龍樓;九九盤旋終歸一,三三兩兩入靈山……老洋人,你先轉這根東北角那根柱子” 幸好他看過胡國華手中那本《十六字陰陽風水秘術》,又跟張九衣學過《金點秘傳》,對於破解這歌機關還是手拿把攥的。 老洋人立刻聽命去轉。 隨後,花靈也在項南的指引下,去轉其他柱子。 等九根柱子都轉完之後,就聽神廟一側的牆壁,忽然發出嘎啦嘎啦的聲音。 三人循聲一看,就見牆壁從中間分裂開來,顯出了一條通道。 “師兄,真的有通道!”老洋人驚喜的道。 “師兄,你太厲害了。”花靈也欽佩的道。 …… “行了,咱們先坐下歇會兒。等下進了地宮,怕是沒休息的機會了。”項南說道。 他知道進了地宮之後,便是一連串的惡戰。 霍氏不死蟲、痋嬰、屍蛾、肉芝太歲……各個都是要命的主兒。 花靈、老洋人都點點頭。 三人隨即坐下休息,吃飯喝水,打坐運氣,恢復精力。 休息了半小時後,三人起身進入通道中,就見通道連線的是一個巨大的天然溶洞。 項南用訊號槍對準深處打了一發照明彈,劃破了地下的黑暗,慘白的光芒照在洞穴深處,就見那裡邊有無數巨大的白骨和象牙,是條規模龐大的殉葬溝。 三人戴上射燈往前走,走了約百十米,就見前方一條河攔路。水邊排列著幾條木製古船,但是年代久遠,這些木船也都爛得差不多隻剩下船架子了,再也難以使用。 項南試了試水溫,發覺冰涼刺骨,立刻吩咐道,“換潛水服。” 花靈、老洋人都點點頭,從揹包中取出潛水服穿在身上,隨後跟著項南涉水而行。 走出十幾米,水深已經到了脖頸,站著已經踩不到水底了,三人隨即開始泅渡。 項南因為有透視眼所以當先引路,花靈、老洋人緊隨其後。 就在這時,老洋人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