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吃,我不愛吃雞蛋。”
她興致勃勃把雞蛋吃完了,奶奶就會在一旁流淚,“我為這個家付出這麼多,連個雞蛋都不能吃,也沒有人想著我,真是太寒心了。”
可是,她明明是先問過奶奶的啊。
可是,家裡明明不止有那麼一個雞蛋啊。
那入口的雞蛋,好像一下子沒有那麼醇香了。
反而像是一個燒的通紅的火球,在她的喉嚨處,心窩裡,滾來滾去。
長大後,她在買東西的時候,會故意買夠每個人的,可奶奶還是不吃,坐在一旁樂呵呵的看著她吃。
她吃的並不開心,並且膽戰心驚,彷彿下一秒,就會看到奶奶的眼淚。
等所有人吃完了,奶奶才會去吃剩下的,一邊吃,一邊訴說自己的不容易,為這個家付出了多少多少,卻連吃個東西都沒人惦記她,給她剩一點。
她怎麼做都是錯的。
甚至在她對奶奶這些行為表示不滿的時候,奶奶會大哭,下跪,瘋子一樣哭喊自己命苦,勤勤懇懇為家裡付出這麼多年,最後落得一個人人嫌棄的下場。
但那些強加在她身上的付出,從來都不是她需要的。
她寧願不吃雞蛋,也不想被迫承擔奶奶對她的“付出”。
奶奶的很多做法,都是感動了自己。
她們這些被迫接受的人,沒有感恩戴德的人,就要接受奶奶惡毒的謾罵和道德綁架。
最後因為一個人,攪和的夫妻不睦,兒女不和,孫輩不親。
張豔豔深吸一口氣,她覺得這麼想奶奶不好,不對。
她深受這種荼毒二十年,不知不覺中,也學會了那種奉獻型+自我感動型的處事方法。
她不給自己買新衣服,給妹妹買,給公婆買,給丈夫買,給孩子買,然後再渴望這些得到了她付出的人讚美她,回報她。
可家裡並不是窮到給她買不起衣服的地步,也不是每一個人都會意識到並且積極回應她這種“犧牲”的。
當得到了她付出的那些人沒有按照她設想的那樣回報她的時候,她的內心是失望,是憤懣的。
這種心理,和她的奶奶一模一樣。
只是,她在不到三十歲的年紀,認識到了自己的問題,並且還沒有發展到滿嘴抱怨,處處指責的地步。
許許多多的孩子,都會成為養育自己的人的縮影。
無論小時候多討厭,多排斥,如果沒有下意識糾正,那些人的言傳身教,早就在生命裡烙下印記,只等一個合適的機會,就會蜂擁而出。
張豔豔抬手拍了拍腦袋,把那些不好的想法都趕走,“我得改變了!”
她不想成為自己曾經最討厭的那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