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9部分

不同側面傳送著唐崖土司英勇善戰的土司城重視軍事防禦的歷史資訊。三街三八巷三十六院烘托出的繁華景象,顯示出土司城社群自給自足的封建農奴制經濟。專門為土司子弟學習漢文化而開辦的書院,證明唐崖土司學習漢文化的風氣比較濃厚;專門為覃氏家庭修建的覃氏宗祠,昭示著他們盛行祖先崇拜的宗族觀念。在宗教區修建的幾大寺廟,昭示著這裡曾流行佛教,香火旺盛。傳說中的覃氏夫人化解了覃、田兩姓土司的恩怨,也顯示出唐崖土司的婚姻半徑。殘存至今的建築柱基,顯露出土司城房屋建築的“幹欄“特色。牌樓上雕刻的“土王出巡“圖,傳遞著土司城特有的禮儀風俗。集中分佈的墓葬群和儲存至今的碑文,詮釋著唐崖土司的喪葬文化。留存至今的民間文學和見諸方誌的典禮祭祀,無不承載著古代王城的文化習俗。

因此,400多年前的唐崖土司城曾是方圓1000多公里地區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現今則是全國西南地區規模最大、儲存最完整、最具民族特色的文物遺址,具有非常的歷史地位和學術研究價值。要研究土家族,不得不研究唐崖土司;要研究西南地區的民族文化不得不研究唐崖土司

不到唐崖土司城,不容易設想中華民族之締造曾是何等艱辛。唐崖位於湖北省咸豐縣尖山鄉唐崖河畔,是土家族的中心地帶;而土家地域,除西南一隅與西南少數民族地區接壤之外,其餘周邊都是漢族。就這樣一座孤島,漢代屬於“巴人“

之地,唐、宋是“羈糜州“,元、明、清是土司領地,直到清雍正十二年才“改土歸流“,納入華夏“正統“。直到民國時期,土司制度在某些地方還有殘存,紅軍長征中就跟一些西南土司打過交道。

土司城比北京紫禁城還大,就個人享受而言,土皇帝不亞於京城的大皇帝土司品級,“宣慰為上,宣撫次之,長官又次之“。唐崖司在這些品級上幾經升降,最後以“唐崖長官司“終場。不論品級如何,唐崖司實際是保持半獨立狀態,對朝廷承擔一定義務,得到朝廷加封,就成了一方“土皇帝“,連土司城也歷來被民間尊稱為“土司皇城“。唐崖土司在這一方稱王稱霸,相繼十八代,歷時460餘年,比東西兩漢朝加起來還長。

土司城的面積甚至比明清紫禁城還大。明清紫禁城南北長約960米,東西闊約760米,算下來不超過73公頃。唐崖土司城縱橫都有1公里,面積超過1平方公里(100公頃,即1500畝)。土司城儘管不到明清北京都城的1/4o,但就“個人享受“而言,土皇帝並不亞於北京的大皇帝。

唐崖土司城瀕臨唐崖河,此河下游匯入烏江。由土家先民建立的巴子國有一路是沿唐崖河“倒流三千八百里“而下向川東發展的,所以後世唐崖土司與川東的關係頗為密切。我們甚至在峨眉、青城都能在建築上看見唐崖土司城的做法也就不足為奇了。

唐崖土司城的選址十分高明。東面是唐崖河,西面倚玄武山,南北兩面都有溪溝,天然形成一整片向東傾斜的緩坡;四周有充沛的水源,排汙也不成問題。城牆沿山脊和河溝的內岸砌置,可謂深溝高壘,翻過玄武山。便可見相當遼闊的良田平壩,使人相信這片“附郭“農耕有足夠的糧食供應土司城,即使遭到圍困,也可長期固守。唐崖河東岸“崖岸高峻“,當年自必首先考慮城防,但觀瞻上也令人感到雄秀兩兼,心馳神往。近年注意保護,四周林木逐漸蔥鬱。正在恢復往昔“王城“氣象。

許多民族都有“崇東“的原始信仰,土司城的大方向也是“坐西朝東“佔居緩坡,本是鄂西人民聚落的傳統規矩,唐崖土司城不過放大了規模。緩坡不佔良田,便於引泉排水,而且有利防洪。現在唐崖河下游建了朝陽觀水庫,回水上溢,超過土司城地界,但水位遠在城區之下。可以想見,當年即使山洪瀑發,也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