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7部分

也並不盡然。

內戰之前,美國的正規軍只有區區一萬六千人,以美國幅員之遼闊,基本上就是放馬南山的狀態,更何況這點子兵裡面還有相當數量的南方人,戰端一開,這些人呼嘯南去,剩下的數量就更可憐了。

而以南北雙方之體量,這點兵馬那裡夠用?所以囿於兵力的數量質量,這場仗沒辦法一開始就“大打出手”,其規模一定是一個逐步升級、擴大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雙方都是從小到大,甚至從無到有,一步步建設、發展自己的軍隊。所以,戰爭從預計的三個月、六個月打到一年、兩年……根本原因並非哪一方決策失誤,而是既然是這麼一個過程,那就一定需要相當的時間。

對於北方來說尤其如此。南方早生反心,林肯一選上總統,南方便撕破面皮,扯旗放炮,擴軍備戰。此時距林肯宣誓就職還有一段時間,這段時間裡南方再怎麼折騰,他都只能乾瞪眼,什麼也做不了。而看守總統布坎南是民主黨人,素來同情南方,有意無意,無所作為,白白在戰備上被南方拉下了好幾個月。

形象一點說,開打之時,北方頂多只能使出二分力,南方因為準備的早,稍好一些,但也頂多只能使出五分力,戰爭必須等到南方使出十分力,北方使出八九分力,才能看出眉目。而等,自然需要時間。

至於雙方都把主要兵力投入東線,反覆糾纏,以致相當一段時間既無心也無力西顧,關卓凡認為,根本原因和戰略決策關係不大,而是因為:雙方的首都都在東邊——最重要的是,距離得實在太近了。

邦聯成立之初,定都阿拉巴馬州的蒙哥馬利,弗吉尼亞加入之後按照和弗老大的約定,遷都弗吉尼亞的里士滿。於是戰爭史上一個更大的奇觀出現了:兩個領土如此廣大的處於交戰狀態的國家,首都之間相距不過200英里,火車一日可到。

對於邦聯來說,丟掉里士滿等於亡國;對於聯邦來說,丟掉華盛頓雖不致亡國,但在政治上是不可承受之重,所以沒有任何懸念,雙方集中最主要的力量,一方面確保自己首都不失,一方面希望開個金手指,一舉攻佔對方首都,結束戰爭。所以也沒有任何懸念,華盛頓到里士滿這200英里地段,成為人間的大修羅場。

可以說,這個局面是南方主動的選擇所致,而北方不能不被迫接招,除此之外,別無他途。

美國內戰的根本格局是北攻南守,即北方要滅此朝食,南方只想自保——南方從來沒想過反過來吞併北方,事實上也沒有任何這樣的可能。南方的根本戰略思想就是以攻代守,逼北方和談。關卓凡認為,南方之所以會選擇里士滿做首都,除了照顧弗老大的面子外——弗吉尼亞是當時南部十一州中最強大的一家,最主要的原因正是這種戰略思想的實現:所謂天子守國門。

有人認為邦聯本應該定都內陸,放北軍入境,靠運動戰和游擊戰打垮或拖垮對手。關卓凡則認為,邦聯事實上只是一個鬆散的聯盟,如果敵軍深入國境,縱橫肆虐,各州必會各自為戰,從而為敵人各個擊破。而且,南方的戰略縱深並非看起來那麼大,海上聯邦又佔絕對優勢,如果被南北夾攻,死的更快。

所以關卓凡認為,東線的力度不必也不能削弱,他介入歷史後這個格局也不用改,但是,西線確實應該加強,應該實實在在地開闢出第二戰場,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出北方國力人力更加強大的優勢,使實力相對較弱的南方左支右絀,進而首尾難顧。

要說明的是,所謂“西線”並非通常說的“西部”,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