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能夠安全返回航母。
尖利的呼嘯聲彷彿是死神在召喚一樣,美艦隊裡少數參加過太平洋戰爭的官兵都非常熟悉這種刺耳的呼嘯聲的含義,只有那些根本沒有實戰經驗的官兵才不知道,這種呼嘯聲代表的就是死亡。
張鼐鼎駕駛的“獵鷹”以接近80度的俯衝角進入了最後的投彈飛行航道,轟炸機在猛烈的震動著,彷彿就要散架了一樣。在距離海面大概1200米的時候,彈艙的艙門彈開,張鼐鼎開啟了連線著炸彈保險的開關,現在,他只需要瞄準海面上的戰艦,然後摁下投彈鈕,炸彈就將被彈出彈艙,砸向戰艦。轟炸機仍然在高速俯衝,高度在迅速降低,張鼐鼎沒有急著投彈,因為他對能否命中敵艦沒有太大的信心。
當初,“獵鷹”裝備部隊的時候,就有飛行員反映,在採用彈射投彈的方式的時候,炸彈的彈道會有所變化,而且彈出彈艙的炸彈的飛行穩定性並不好,這極大的降低了命中率。透過裝備部隊後的訓練證明了這一點,與以往直接掛在機腹下的方式不一樣,由爆炸螺栓將炸彈彈出去之後,炸彈的彈道是很難預測的,而且在離開轟炸機的時候,炸彈海會受到靠近機體的紊亂氣流的影響,這都降低了命中率。
當時甚至有飛行員提出,直接在機翼下掛炸彈,以提高轟炸效率,可是最初的“獵鷹”只能在機翼掛架上攜帶250公斤以下級別的炸彈,根本就帶不了500公斤的穿甲彈。而在機腹下增加掛架也不可能,因為飛機機腹距離地面的高度不到半米,根本就沒有辦法增加攜帶能力。最後,飛行員不得不苦練技術,透過大量的訓練來掌握投彈技巧,這也是“獵鷹”在裝備部隊後訓練事故居高不下的一個主要原因。
“上校,500米了!”
“我知道,再低點!”張鼐鼎剛喊完,高度表已經指向了400米的刻度,他立即摁下了投彈鈕。一股巨大的力量從腳下傳來,隨即轟炸機就偏離了航向。張鼐鼎在拉回操縱桿的同時,把發動機功率推到了最大。
沒有時間去看炸彈是否命中了目標,“獵鷹”的效能指標書上規定的最低改出高度是550米,而張鼐鼎在以往的訓練與戰鬥中,最低投彈高度曾經達到過470米,這是透過其他的方式觀察得來的。而這次,張鼐鼎的投彈高度肯定在450米以下。轟炸機彷彿失去了控制一樣,張鼐鼎根本就不敢把彈艙門關上,至少這能夠讓轟炸機減速,給他爭取點時間。海面彷彿迎面撲來一樣,在最後的關頭,甚至連張鼐鼎自己都認為這次肯定完蛋了。可奇蹟就在這個時候發生,“獵鷹”如同一個醉漢一樣,幾乎是擦著海面拉了起來,其產生的巨大氣流還激起了一股波濤。
大概連戰艦上的美軍官兵也被震住了吧,很多人甚至忘記了向“獵鷹”開火。張鼐鼎卻沒有輕鬆下來,他還得突破美軍護航戰艦上的高射炮組成的火力網,現在還不是輕鬆的時候。
“左轉,快左轉!”導航員在這個時候負責為張鼐鼎監視周圍的美軍戰艦,並且提供航向資訊。
在“獵鷹”向左轉的一剎那間,幾發炮彈落在了飛機身後的海面上,接著更多的小口徑機關炮彈飛了過來。張鼐鼎仍然全神貫注的操縱著轟炸機,在逃出去之前,他隨時有可能被擊落。
“呼叫其他的轟炸機!”張鼐鼎沒有忘記一件重要的事情,“繼續攻擊,別管我,所有人分頭攻擊!”
實際上,此時其他的轟炸機已經在攻擊美軍的航母了。第二特混艦隊派出的三個轟炸機中隊的任務就是突擊三艘航母,而其他兩支特混艦隊派出的轟炸機群沒有立即投入戰鬥,而是在戰場外圍徘徊,他們的任務是在確定已經幹掉航母之後去攻擊護航戰艦,或者是對航母進行補充轟炸。
首先遭殃的就是“奧里斯坎尼”號,可惜的是,當時根本就沒有辦法證實張鼐鼎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