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經歷的衰退,而是我們的政客們應對衰退可能採取的措施。他們會以沒有大礙的、能簡單治癒的經濟失調為由,造成整個國家昂貴又危險的誤診嗎?當然,我所針對的是稅收減讓……這一措施不僅對抵禦短期的經濟衰退沒有效果,它甚至會在長期中影響我們財政體系的健康發展。
我們沒有必要懼怕一場經濟衰退,如果它發生了,美聯儲也能輕鬆應對。我們確實應該畏懼的是畏懼本身,極有可能發生的是,衰退的威脅將會使我們感到懼怕,以致於做出將來會讓我們後悔的事情來。
我們只能盲目蠻幹
2001年7月8日
在某種程度上,我希望能有更多負面的東西來評價前些日子裡那些和我交談的日本企業總經理和官員們。因為要是那些總經理們非常不瞭解現代商業的現實,要是那些官員們都十分頑固和愚蠢,那就可以簡單地認為,日本的經濟病症是有著深層次缺陷的社會和政治體制的產物……而這種情況是不會發生在美國的。
然而,從整體看來,和我交談的人們看起來都資訊靈通且十分理性。事實上,我想說的是日本人現在比他們經濟繁榮的時候更加清醒和理智。15年前,你根本難以舉辦一次理性的討論會,甚至連私有部門的經濟學家們都不願去批評政府的政策,不管這一政策是多麼荒謬。而現在,則有可能進行一次真正的對話了。
但我仍然感覺到日本的形勢不妙。
如果良好的意圖和熱情足以解決宏觀經濟問題的話,經濟復甦也就指日可待了。日本內閣總理小泉純一郎的上臺是因為一份空前受到日本民眾歡迎的改革報告,他根據這一檔案實施了“結構改革”。儘管他明確宣告,實施這項改革可能會使日本在收穫成效前要經歷好幾年的痛楚,他的民眾支援率仍然居高不下。
但是,如果你問一問“結構改革”這一引人注目的措辭究竟意味著什麼,你就會慢慢地產生懷疑了。
到目前為止,這一措辭看起來有兩方面的含義:迫使銀行沖銷壞賬和逐步減少以前年復一年用來拉動就業的大型公共事業工程。不管哪一方面都是有正當理由的:遲早有一天,日本的銀行必須在賬務方面做到誠實,而日本的公共事業工程會變成低效率和普遍*的來源。
但這就是問題所在了:日本經濟現在所面臨的真正危險不是低效率,而是需求不足。就是說,最緊要的問題不是日本現有資源的配置沒有效率,而是它根本無法充分利用現有資源,而小泉的改革極有可能使當前的問題進一步惡化。如果銀行取消那些永遠無法償還債款的公司的贖取權,如果政府停止修建那些國家並不需要的大壩和公路,直接的後果將是失業率上升。在一個繁榮的經濟體中,由於公司倒閉或公共事業被取消而被釋放出來的勞動力,將很快在別處找到有前途的工作,而在一個長期蕭條的經濟體中,這些工人們將會失業,並且由於失業的工人們只能購買少量的商品,經濟會變得更加蕭條。
那麼經濟復甦的希望在哪裡呢?我把這個問題交給日本經濟財政大臣竹中平藏(Heizo Takenaka),一位受歡迎的教授和學者。作為小泉政府經濟計劃的策劃者,他因為主張一種為美國所熟知而日本尚未耳聞的綜合改革而出名。他並沒有試圖讓事情模糊化,他承認,他的計劃是從“供給方面”著手的,就是說,試圖使日本的經濟更加有效率,而當前經濟所面臨的緊急問題是“需求方面”的,人們支出的太少了。不過他辯解說,改革最終亦會有利於改善需求方面。他斷言,一旦人們意識到經濟從長遠上將會得到改善,他們就會開啟錢夾。他還說,更深層次的結構改革主要是放松管制和實施私有化,這將開拓新的商業機會,從而刺激投資。
嗯,也許吧。但是這個計劃看起來有點兒像盲目蠻幹:採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