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單那聲勢,就會讓新兵潰散,防守,是英吉利軍團,所能採取的唯一措施。
而復興團和地主軍團就不一樣了,對於復興團來說。幹暴民也算是練兵。只要有不開眼的暴民。對復興團下手,復興團的報復就是屠殺。
對地主軍團來說,復興團已經不是最大的敵人了,那些暴民才是,由於復興團的敲詐,許多暴民抵抗組織,都掙扎在飢餓線上,復興團不好打。就只能拿著地主貴族們開刀了。
暴民之所以是暴民,就是因為他們的結構鬆散,目光短淺,糧食和財物,是他們唯一想要的東西,對於殺死他們無數同伴的地主軍團,這些暴民們的手段,一樣的殘酷無比。
打贏了生,打敗了死,暴民們逼著地主軍團抱成了團。地主軍團越大越厲害,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伴隨著這場暴亂。印度的人口總量,也在急速的下降,真正能投入戰場的人,始終是少數,大多數平民百姓的結局很悲慘。
復興團的領導層,不是印度人,他們可以不顧周邊無數的死傷,可印度的王公貴族們,對此卻不能置之不理,死的人太多了,再這麼打下去,由著那些暴民胡來,印度就完了,印度完了,他們也不會有什麼好下場的。
單獨對抗復興團和打著復興團名號的暴民,印度的王公貴族根本沒有這個實力,結盟,成了他們有限的選擇之一。
可面對洶洶的暴亂大潮,英吉利人,想的只是保住自己的生命和地盤,與王公貴族們結盟,對復興團和暴民開戰,實力大損的英屬印度軍團,根本沒有這樣的能力,與印度的王公貴族合作,英吉利也要防著他們,萬一新組建的印度軍團叛變,那樂子就大了。
固守待援,成了英吉利人的唯一選擇,武器援助,就是英吉利人與印度王公貴族們結盟的手段。
武器援助對地主軍團固然重要,可就憑著武器來對付復興團,根本是不可能的,之前的復興團是三線作戰,一旦英吉利熄了火,那能不能擋住暴民和復興團呢?
答案是肯定的,絕對不可能!復興團的人數,印度的王公貴族們,有個大略的估計,現在起碼有個二三十萬人,而地主軍團的人數只有十幾萬人,暴民的反抗組織只能用不計其數來衡量了。
打仗,印度的王公貴族不一定擅長,可權力的鬥爭,卻是他們擅長的,權衡,很簡單的一個手段,利益,更為簡單的一個目標。
由於有了暴民反抗組織,復興團對地主貴族的掠奪,也不照以前那麼頻繁了,劫掠敲詐更好對付的暴民,比劫掠地主的收穫要大,加上地裡出的無數陪葬品,暴民的價值明顯要打過地主和貴族。
復興團慢慢的在改變,還有他們與暴民之間,越來越頻繁的衝突,讓印度的王公貴族看到了合作的機會,一方面接受英吉利的軍械援助,一方面與復興團聯手對付暴民,這樣的權衡才是符合大多數人利益的。
暴亂不能再持續了,這樣的暴亂,再持續三兩個月,整個印度一多半的人口,都要死於暴亂之中,局勢刻不容緩,印度的王公貴族們,就主動的向復興團遞出了橄欖枝。
“死的差不多了,死了這麼多人,復興團手裡的糧食,足夠養活半個印度的人口了,可以和談。”
糧食少人口多,復興團手裡的存糧,不足以養活自己地盤上的人口,對此楊猛的方法極為簡單,那就是死人,人少了,糧食自然就多了,十五萬的兵力,對復興團來說就夠用了,而現在復興團手裡的青壯,至少有五六十萬,這個數量已經足夠足夠了,再亂下去,只怕英吉利本土軍團來了之後,結盟的就不是地主軍團與復興團了。
這次在印度的收穫,也足夠了,數十倍於緬甸的收穫,具體收穫了多少,至今也沒清算出來,反正五個月的時間,復興團的十幾萬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