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懷在青衣嶺歇了一晚,第二天起早走北嶺棧道趕回淮源。
沿途險道新闢,還有幾處懸崖棧道才剛剛動工,需要繞走更遠、更陡峭的小徑,徐懷他們腳力算是極強的,趕在天色微明時出發,也是臨黃昏才趕到淮源對面。
此時淮水浮橋正在緊張建設之中。
淮源位於桐柏山脈的中心,匯聚山澗溪河,淮河到這裡流量已然不小,但兩岸地勢南緩北陡,給浮橋搭設增添很多的困難。
南岸地勢低平,河灘上造七八丈長的石壩,就能將水面與岸堤上的道路連線起來,但北嶺臨近淮水處地形狹迫,北嶺棧道的與水面差不多有將近五丈高的落差,就需要用條石砌建一條近三十丈長的石壩坡道連線,才能保持合適的坡度,方便車馬通行。
然後再在南北石壩之間,用數十艘舟船環環相扣的連線起來,橫置水面之上再鋪設棧板,浮橋才能最終建成。
而淮水上游因為礁石密佈、地形錯落,不利行舟,但夏秋雨季的徑流量又大,水勢的衝擊力不弱。
這時候僅僅依靠與兩岸石壩相接的鐵鏈,還沒有辦法將浮橋主體穩住,還需要在河道中的礁石上開鑿洞|眼,連線鐵鏈來穩固浮橋。
這時候北岸石壩坡道才將建造地清理出來,也是肩挑背扛的,將開採出來的上萬塊條石運了過來,要趕在雨季來臨之前,將石壩坡道建成。
柳瓊兒、蘇老棠、程益、徐武坤、徐武良、鄭屠、荻娘等人站在南岸石壩上相迎,看著徐懷與徐武江、王舉等人在北岸耽擱了好一會兒,才下到河灘上,乘臨時的渡船到南岸來,知道他也是極關心浮橋的建設情況。
眾人迎過來,主持工房的蘇老常感慨道:“我們南歸,手裡有五十餘萬貫財貨,還以為極其闊綽了,誰能想僅眼前這座浮橋,最終建成就需要用掉四萬餘貫錢糧——真正用起錢來,才知道多大的數目都不夠我們這麼造的!”
“你們現在都知道有些事是不得不為了?”徐懷笑道。
天色將暮,南北兩岸的工地還有數百青壯勞力正馬不停蹄的勞作中。
倘若年初就投入這麼大的役力,北岸這條石壩坡道不要說已經建成了,但也不至於僅準備好部分石料……
說到底還是蘇老常、程益他們起初內心深處以為形勢不會那麼嚴峻、急迫,之前對浮橋及淮源-青衣嶺棧道的投入有所不足,一部分精力主要投在其他方面。
桐柏山裡處處都要花錢,他們南歸所攜帶的財貨又是有定數的,桐柏山裡的青壯勞力又有限,所以各種工造之事的安排,就有先後次序。
雖說徐懷他一直以來都將淮源-青衣嶺道的修築視為重中之重,在離開桐柏山北上之前,他也叮囑蘇老常他們,要將精力優先傾斜到淮源-青衣嶺道的修建上,但很顯然他離開之後,蘇老常他們還是對他的話打了折扣。
徐懷也無意責怪他們。
他是倒果為因,對形勢認識非常清醒,但其他人都在局中,形勢再惡劣,都難免會有一絲僥倖的想法。
反正現在證明了一切他才是最牛逼的。
蘇老常他們看到徐懷也是汗顏苦笑,說道:“真未曾想朝廷會如此軟弱,不敢以刀槍相對,竟奢望野獸飽食一頓後離去不會再來!可笑之極啊!”
桐柏山眾人也恰恰是在得知天宣帝在王戚庸、汪伯潛等人慫恿下決意求和之後,才真正認識到經營桐柏山的重要性。
天色將晚,徐懷也不在渡船碼頭前與眾人寒暄,介紹過王華、王章等人,就直接往淮源城裡走去。
從匪禍中平復下來的淮源城,此時一副世外桃源的模樣,並沒有受河淮戰事多少影響,甚至避戰禍南逃的難民,也由青衣嶺大營、周橋驛寨、石門嶺寨直接接收,然後安置到山裡各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