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汝還兮更是誰,兒時門巷總依稀,
尋巢猶是重來燕,故傍空梁自在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勢至菩薩
楞嚴之宇宙觀與人生觀
由七處徵心而至八還辨見,已經明白指出塵塵逐逐,為煩惱窠臼者,都是心目為咎。然而人心,機也。目為心之開關也。如欲心目自不為咎,就要息機才對。此機究竟又從何而息?此誠為人生一大事因緣。機如不息,始終在柳暗花明處,循聲逐色,依舊沉淪去也。於是佛又橫說豎說,指出宇宙永珍,無非物理變化之幻影。無奈眾生妄見,而生個別與群見之異同。但從心物齊觀,方知永珍盡為能量之互變。而此能變之自性,固自寂然不動,無聲無臭者也。迨感而遂通之後,即變動不居,周流六虛,困於夫婦之愚,日用而不知其至矣。因此又三科七大,詳細指陳心物之真元。說出十八界因緣法則與自然之關係,指示一般見解之謬誤。由此可以概括近世自然科學理論與哲學原理,瞭然無遺,上下古今,一串穿卻。此是乾坤一隻眼,直指心物同元,物我無二,涅磐生死,等是空花之境。人生到此,可以向無佛處稱矣。然而問題至此,辨理愈精而實際愈迷。黑松林忽然闖出李逵,故有富樓那之卒然發問。若此世間之山河大地,形形色色之萬有世間相,究竟胡為而來者?於是佛又不惜眉毛拖地,說出物質世界與眾生世界之形成,從時間以稱世,以空間而名界。時空無際,而對待成勞,則天地一指,萬物一馬,由身心而透法界。從法界復入身心。視此碌碌塵勞者,無非物理之變化。但能寂然觀化,本分事即不離目前,可以當下明白,歸家穩坐,毋須騎牛覓牛去也。所謂第一義諦,所謂第二義門,直指明心與聞思修慧,到此皆和盤托出,不盡言詮矣。系以詩日:
魚龍鵬 互相催,瞬息千秋自往來,
小生閒窗觀萬化,乾坤一馬走雲雷。
萬物由來自不齊,南山高過北山低,
空明虛室時生白,子夜漫漫啼木雞。
根塵解脫與二十五位圓通
到此本已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忽然又奇峰突起,阿難卻於言思不到處,等而再求其次,望佛說明解脫之方法。佛乃以華巾作成六結,譬喻身心六根結縛之因由,指出〃虎項金鈴,系者解得。〃 花果山上孫猴子,頭上本無金箍,只因未曾悟空,不見如來,自苦不知其中底蘊耳。誰知萬法本閒,唯人自鬧,何須種了芭蕉,又怨芭蕉!然此是無門為法門,幾人到此誤平生!不如飲食男女,人人本自理會得到。因此復於無法中設法,佛乃命與會諸先進,各自陳述修持解脫之行業,如驗兵符,如合契約,各名印證一番,此所以有二十五位圓通之作。恰如夫子所謂:〃二三子,吾無隱乎爾。〃而此圓通,首由聲色二生開始,終以觀音耳根圓通為結,千言萬語,只是教人在聲色上了,方得究竟。而色麼之結,尤較聲塵為難解,如要跳出三界外,不在五陰中,仍須從解脫色塵人手,方透觀音入道之要門。此乃頂門心上一隻眼,畫龍點睛之筆。本是平常,奈何修之不易,苟有不能,可以一二實驗將來,千生萬劫磨礪去也,系以詩日:
誰教苦自結同心,魂夢清宵帶影臨,
悟到息機唯一念,何須解縛度金針。
妙高峰頂路難尋,萬轉千回枉用心,
偶傍清溪閒處立,一聲啼鳥落花深。
秋風落葉亂為準,掃盡還來千百回,
一笑罷休閒處坐,任他著地自成灰。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勢至菩薩
教理行果
從上娓娓說來,本來大事已畢,奈何〃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唯恐平地凡愚,可望而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