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39頁

當然,新浦專案還沒有正式立項,一切都充滿著變數——既然梅鋼跟市委書記譚啟平的矛盾這麼深,為了能讓這個專案最終落戶留在東華,省裡將譚啟平調出東華為新專案開路,甚至提供其他一些必要的條件,都不能算過分。

田家庚又詳細問了一些關於專案選址的問題。

沈淮說道:「陳兵曾在霞浦任職,新浦港早期的勘測、規劃工作以及新浦開發區的成立,都是他在霞浦任期內一手推動的。專案選址的問題,陳兵最有發言權。」

田家庚朝陳兵點點頭,示意他來介紹專案選址的情況。

李谷也看向陳兵,對這個身兼東華京投集團總經理與市駐京主任兩職的陳兵,他之前也沒有接觸過,但知道東華京投集團在吸納東華駐京辦酒店資產以及市鍛壓廠等市屬企業資產之後成立,主要參與了淮聯重工合資專案。雖然京投公司由東華市政府全資控股,但因為市鍛壓廠早初的債務協議、參與淮聯重工專案以及歸管副市長楊玉權分管的關係,陳兵也給理所當然的視為梅鋼系的成員。

李谷知道陳兵曾在霞浦縣擔任過縣長等職務,倒沒有想到他曾推動過新浦港及新浦開發區的建設工作,心想,也難怪沈淮能瞞過譚啟平,悄然聲息的籌備新浦鋼廠專案,原來背後還有陳兵以及陳兵留在霞浦縣的嫡系配合。

即使沈淮這人看上去鋒芒畢露、咄咄逼人,但相比較他融合地方勢力的成績,在政工體系內工作了這麼多年的譚啟平反而要遜色得多——這背後的差異,或許真像田書記所說,一個能帶領他人開創新格局,一個只能在舊格局內騰挪,陡然間就有了高下之別。

「東華濱江臨海,地理條件優越,但一直都沒有得到充分的開發。霞浦縣現有的幾座海港,也是由於在歷史程序裡形成的傳統漁港,規模都很小,幾乎沒有什麼規模工業。」提到霞浦縣及新浦港,陳兵自然也是侃侃而談,「霞浦縣八七年設開發區時,主要考慮跟舊城區銜接,在城南劃地建設工業園區;同時也考慮發展海港及港口工業,但由於缺乏資金,工業配套設施嚴重不足,拉不到什麼大工業專案,九二年成立新浦開發區後,到今年,不足一千畝的起步區域都還沒有填滿。但就新浦港的自然資源來說,沿海地形開闊完整,能用於建設大型工業專案的土地資源充足。新浦開發區早初的規劃面積雖然只有十平方公里,但就不佔用外側的耕地,以吹沙填海的方式,也能將海岸線往外側推延,每年新造上萬畝的新地,以用於工業專案建設。而數十公里的海岸線,有可供三萬噸以上大型船舶直接駛入的優良深水航道,能保障新浦鋼廠一期工程建設配套海港年吞吐量達一千萬噸的要求。而後期,透過疏通航道,甚至可以直接在離岸三到五公里的海島上建設十萬噸以上級別的深水大港,為新浦鋼廠及後期新浦產業提供更廣闊的發展前景。」

第四百八十二章 格局

「幾乎在所有介紹東華的文字敘述裡,都會用到『濱江臨海』這個詞,東華以往以及將來在現代產業社會裡的氣度,也盡在這四個字裡。東華地方倒不是沒有人能看到新的格局所在,熊文斌主任早年在計委以及後期到政研室,都在做相關方面的規劃研究,陳兵主任更在新浦推動實踐。」沈淮接過陳兵的話,繼續說道,「我個人是渴望將這個鋼鐵專案建在新浦,希望能用大工業專案為東華未來的格局奠定一些基礎。」

在座的眾人,誰心裡都不含糊,都能理解沈淮何以在此時重點提「濱江臨海」四字——東華市,兩區一縣濱江、三縣臨海、一區三縣位於內陸腹心,「濱江臨海」四字就道出東華市的地理框架。

多少年來,東華地方有見識、有能力的官員,包括最初推動將西陂閘區西南沿江三鎮劃出來建開發區,陳兵推動新浦港及新浦工業開發區的建設,都是依靠這個地理框架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