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比步兵更嚴重。還是老老實實做他那份有前途的治療輸出職業比較划算。
隨著雙方決戰的條件齊活了,全面大戰開始,主要是發生在馬詹塔和索非利諾兩處的陣地戰。法軍與奧軍在索非利諾的遭遇純屬意外,雙方進行了一天的激戰,法軍取得突破,造成奧軍的第八軍團與主力部隊分離,奠定了法薩聯軍取勝的基調。這場戰爭中法國一方的火炮為312門,薩丁尼亞為90門,奧地利則高達824門,失利的一方卻是火炮更多的奧地利,可見在沒有能夠地毯式轟炸的非械化時代炮火還沒有發揮到它的主力作用。
奧軍第八軍團退守波佐倫哥併成功守住陣地,但奧軍的主力已經全面撤退至四邊形要塞,這塊風水寶地易守難攻,48年歐洲大革命時就沒有被攻破。
隨著奧軍顯現出頹勢,奧地利在義大利地區的附庸君主紛紛逃離,托斯卡納大公已經離開,巴馬在女公爵和摩德納在公爵都撤退到了安全地帶。加富爾馬上派遣行政長官佔有這些長期以來被奧地利人統治的地方。
法國打了勝仗,這並不意味著拿破崙三世英明神武,他的軍隊也是慘勝,沒有像克里米亞戰爭時溫莎軍醫院的治療輸出,悲劇再次上演,惡劣在戰場環境使受傷計程車兵成批成批地死去,很多垂死計程車兵要求戰友給自己一個痛快,皮埃蒙特籠罩著一片悽風慘雨,客場作戰的法軍尤為沮喪。17萬大軍是法**隊的一半,在拿破崙三世被法國輿論批評他不該參與一場跟法國無關的戰爭時,三世只好天天咒罵盧森堡大公不幫法軍提供醫療援助,更可怕的是法普邊境傳來了普魯士軍隊集結的噩耗。
普魯士與奧地利長期爭奪統一德意志地區的主導權,矛盾很大,但普魯士跟法國之間也有矛盾,法國更不想看到一個統一的強大的德意志帝國的出現,所以,普魯士不會幫奧地利,但也不樂意看到法國在奧薩戰爭中攫取太大的利益,看到法軍打了勝仗,普魯士人坐不住了。
假拿破崙大帝跟真大帝之間的重要區別就在於勇氣,換作真大帝,普魯士的干預早就會有準備,要麼有可靠的盟友助拳,要麼有信心以少量兵力抵禦普魯士人,怎麼會匆匆忙忙就想結束這邊的戰鬥呢?假大帝不但害怕普魯士人入侵,更沒有臉面見義大利人,居然直接就派人帶著停戰的建議到了奧地利人的軍營去。
奧地利人畢竟是戰敗了,假大帝提議倫巴第王國交給法國,然後由法國來轉交給薩丁尼亞,經由法國之手給義大利弄回了一個倫巴第,也許義大利會不會那麼生氣,法國也就心安理得地把原屬義大利的尼斯等地區佔有己有了,毗鄰的威尼西亞我就不打了,留著你們自己玩兒吧。
拿破崙三世以為自己這個建議奧地利無法拒絕,不料,法國最怕事發生了,居心叵測的盧森堡大公果然要伸手,他給了奧地利更好的選擇,奧地利連倫巴第王國都不用拱手讓人,只要任命他為倫巴第與威尼西亞總督,他就會幫奧地利人從法國人手中搶回倫巴第,表面上奧地利寸土未失,只是任命了一個“得力的”新總督。
唐寧任義大利省的總督之後奧地利有什麼得失呢?首先,已經丟失了的倫巴第那就利益少了,這裡的稅收將只有微乎其微的少部分上交給奧地利,但有一點好過一點沒有,而奧地利在威尼西亞的利益將維持原來的水平,而且隨著唐寧對威尼斯進行經濟推動,奧地利獲利只有更多,不會更少。
拿破崙三世的和談使者未走,奧地利皇帝約瑟夫一世,娶了茜茜公主的姐姐海倫公主的唐寧的連襟,宣佈“邀請”盧森堡大公為倫巴第兼威尼斯總督,並授銜為奧地利陸軍上將,負責對法薩前線戰事,奧地利皇帝再也沒信心打仗了。
拿破崙三世與加富爾聞之頓時魂飛魄散,局勢完全失控了!
早已經在溫莎港做好了準備的溫莎軍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