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趙與莒也曾在他面前吐露過,要讓大宋或說華夏跳出興亡勃忽的怪圈,而要達到這一點,寄希望於代代都出現賢君名臣是不可能的,唯一的辦法就是限制掌權的權柄,讓他們既可以安於政事,又不至於因為個人的品德或野心給國家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趙與莒提出勳議團之說,他立刻意識到,這個東西是趙與莒拿出來削減舊派官僚士大夫的權力的,但同時,只要運用得當,這個組織同樣也可以用來限制皇權。
“便是如此,鄉老豈可氾濫,周時二鄉方有一人,可在崔相公所提之議中,每千丁中便可設一勳議,我大宋丁口過億,如此豈不要設十萬勳議?”又有人駁道。
若是削減勳議團人數,那麼代表官僚士大夫的儒生、鄉老顯然更容易進入勳議團中,提議之人目的便是透過如此限制甚至排斥新生勢力進入這個權力機構。崔與之聞言看了趙與莒一眼,現趙與莒仍是含笑傾聽,心中暗暗腹誹了一聲,分明是天子提出的這個方略,卻要自己去為他衝鋒陷陣。
“老子說小國寡民,周時舉國不過百萬戶,一鄉不過數百人丁,二鄉取一,便是數百丁中便有一鄉老,可見其納人更眾。如今我大宋各路、州府何只千百,民戶眾多,以勳議為天子耳目,所謂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唯恐其人數少,而不患其多也。”崔與之又道。
修改加入:月票月票,大家加油投票,看看今天是否也能催出另一次加更來!)
注1:永明城即今日海參崴,目前為北極熊所佔,也不知能不能回到它真正主人之手。( )
三二一、生當其時
“勳議團”的設立,威脅到官僚士大夫的權力根本,因此他們的反抗雖然迫於趙與莒的聲威而不是很激烈,但卻相當頑固持久。該章節由崔與之在朝堂上與他們爭議,並未得到廣泛認可,而趙與莒也不敢輕易推到一項並未得到廣泛認可的變革,否則他可以肯定,這些官僚又有辦法將這個善政變成惡法。
還是老規矩,輿論壓力先上。
這次在報紙上率先撰文,對於勳議團制度表示支援的是知建康府的耶律楚材。他在這個任上已經工作多年,建康府目前成了一座模範城市。人口上,僅金陵城人口,便已經快趕上臨安,去年的統計資料是二百一十萬人,這幾乎是這個時候城市人口的極限。工業上,金陵的重工業遠比臨安達,除去金陵冶煉廠外,金陵製造局對於流求製造局都構成了競爭威脅,逼得流求製造局不得不對自己的產品進行更新,在腳踏車、馬車等市場上,流求製造局已經被金陵製造局奪走了大半份額。交通上,隨著碼頭的拓建,如今海船甚至可以直入金陵,停泊在金陵碼頭,這又將華亭府的部分活計搶了來,而鐵路的延伸,更是使是金陵成了交通樞紐,甚至比起臨安更為重要。政治上,建康府也是少有的清明,耶律楚材睿智聰明,在金國時便有地方官吏的經歷,在流求又積聚了足夠的應變智慧,加上他身體強壯精力充沛還在流求的時候,趙與莒便嚴令耶律楚材要注意運動保養,所以他雖然已過了不惑之年,可還保持著三十歲人的健康,這使得耶律楚材對於建康府的各級官吏來說,幾乎就是個無所不能的存在。
最重要的,也是最被魏了翁稱道的,是建康府如今的歲入了。隨著工業體系的完善,特別是金陵冶煉廠的完工,建康府一躍而成如今大宋歲入之。一府之地,勝過別地一路之地,便是臨安與徐州,也對此甘拜下風。除了上繳國庫的財富,建康府本身也還留下了大量錢鈔,耶律楚材並未象傳統官吏那樣。將這錢鈔存在庫房中生鏽、腐爛,而是將之大量投入各種建設之中,他始終堅持智學中關於民生的觀點:錢只有流動起來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