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陸書呆,只會壞事!”陳宜中心裡暗暗罵道,不能再這樣下去了,這樣下去,皇權只會越來越旁落。當皇帝完全成為蓋印的泥偶時,文天祥篡不篡權,還有什麼區別。
想到這,陳宜中的目光偷偷看向張世傑。她欣慰地看到,擁有出入皇宮之權的禁軍副統制張世傑,正將目光偷偷地看過來。二人的目光在半空相遇,點點頭,不動聲色地向一邊挪去。
如果能偷偷覲見陛下,取得一道聖旨?陳宜中心中湧起一陣狂喜。
如果陳丞相支援,能重返前線組建江淮軍,張世傑心中湧起幾分期待。
鎮殿將軍,禁軍統領張德在旁邊將這一切皆看在了眼中,他聳聳肩,沒說話,慢慢地向皇宮外走去。
“也許平靜的日子太長了吧!”張德邊走邊想。自己的禁軍該支援誰呢,是文相還是陳相?他們到底誰真正忠於陛下?
張德心裡很迷茫。在這個混亂的時代,沒有人給他一個確切的答案,他也不敢相信任何肯定的答案。
如果說華夏復興時代所有英傑中,有誰從始至終都相信文天祥,從來沒懷疑過他任何命令的正確性,無論任何時候都能給其於最大的支援,答案裡的人數絕對不超過三個。
第一個是蕭資,自從百丈嶺鍊鋼成功後,他就堅信,文天祥所做一切,都是有遠見的。作為文天祥的貼身侍從和得意門生,他對自己的老師有一種狂熱的崇拜。正是這種崇拜感,驅使著他在研究之路上一步步走了下去,甚至在科技層面上比文天祥所期待的目標走得更遠。
第二人就是完顏靖遠,文天祥不以其出身女真王族而另眼相待,把自己的安危完全交於其手。完顏靖遠感丞相知遇之恩,所以誓死相報。這種樸素的感情和對政治的完全無知,讓其無論任何時刻都追隨在文天祥身後,對他的所有見解從不懷疑。
至於其他人,包括陳龍復所代表的地方勢力和鄒洬、杜滸、張唐、陳吊眼等人所代表的軍方,他們對世界的認知或多或少與文天祥有些分歧。在個別時刻,他們甚至想方設法去影響文天祥,試圖讓他做出極不情願的決定。(請大家到fhzw。***支援酒徒)
第三個人,從來沒反對過文天祥的任何命令,也從來沒質疑過文天祥的任何決定,總是在文天祥最需要的時候,給他始料不及支援。甚至默默地站在角落,替他修補新政因為不成熟而留出的漏洞。
這是一個史家有意曲筆淡化,但文天祥身邊的人都知道的名字。
她就是陳淑貞。
“陳淑貞,抗元義士許文龍之妻。元軍南下,朝廷避其鋒櫻於海上。福建大姓陳、許兩家散盡家財慕壯士抗賊,兵敗,族中青壯皆死於索都之手。淑貞於亂軍中殺出,招舊部於群山之中,誓死不降。世人敬之,稱其為許夫人…”
自從第一次看到文天祥,許夫人就堅信,此人可以帶領大夥走出困境,所以,她率領興宋軍,給了文天祥無條件的支援。
這次,許夫人給文天祥的支援是,整支興宋軍。
《臨時約法》透過後,隨著內部矛盾的逐漸理順和軍隊建設速度的加快,興宋軍的歸宿問題,就擺到日程上來。
對此,文天祥曾經很為難。因為不光是興宋軍,整個大宋舊地,大大小小活躍著盡千支抵抗力量。隨著失地的陸續收復,這些抵抗力量如何對待,就成了一個大麻煩。於情,這些人曾經與北元誓死抗爭,破虜軍應該承認他們的地位,至少要敞開懷抱接納他們。但是,與理,破虜軍做不到。
就拿目前與陳吊眼並肩作戰的民軍領袖鎮常山何淑明來說吧,他麾下的兵馬加一起三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