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數量不多,但所談的都是現實問題。思想激進,鋒芒畢露,光采燁燁,其思想特點是努力而且自覺地站在人民的立場上指點東西、發表議論。《論吃飯》充分肯定農民〃吃大戶〃的正義舉動,讚揚他們反飢餓、反壓迫的政治覺悟和敢於反抗的集體意識。文章透過說古論今,字裡行間干預著政治,通篇充溢著鮮明的政治色彩。《回來雜記》對國民黨統治下的北平現實予以評說,分別從〃有〃〃閒〃〃雜〃〃亂〃四方面剖析日常生活的狀況,由表及裡,燭幽發微,揭示了〃物價像潮水一般漲,整個北平也像在潮水裡蕩著〃的社會動盪的本質,從而激烈地抨擊在民主運動中行將滅亡的黑暗社會制度。在《中國學術的大損失——悼聞一多先生》等文中,他肯定聞一多對民主運動作出的貢獻,揭露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兇殘和卑劣,表示了繼續鬥爭的決心。朱自清曾多次稱讚:〃魯迅的'雜感'也是詩〃(朱自清《魯迅先生的雜感》),而他恰恰也正有意地仿效魯迅,同樣在雜文裡〃一面否定、一面希望、一面戰鬥著〃。(同上)在一些雜文中,對知識分子進行痛快淋漓的解剖,如《論書生的酸氣》批評知識分子身上的〃酸氣味〃,他說,既然〃自己是在人民之中〃,就不能再〃自命不凡〃,要知識分子必須正確地〃看清了自己〃,要丟卻知識分子那種裝腔作勢和自視清高的作風。這實際上包含了朱自清對〃舊我〃的否定和批判,包含著對自己那種習慣於剋制、平和中正、沉思默想、內向封閉的超穩定文化心理的否定,他在勇敢的自我否定中緊緊地向人民靠攏,實現與舊哲學、舊思想、舊意識的決裂,代之以嶄新的革命思想意識,從而重新肯定自己。
總觀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創作,從早期的清秀雋永到中期的質樸腴厚,到後期的激進深邃,無不顯示出他獨特的藝術風貌和審美情趣,無不與時代息息相通,正像他的老朋友楊振聲說:〃他的散文,確實給我們開出了一條平坦大道,這條道將永遠領導我的自邇以至遠,自卑以升高。〃(《文訊》1948年9月9卷3期)三
楊振聲在《朱自清先生與現代散文》中說:〃近代散文字早已撕破了岸然道貌的假面具,摘去了假髮,卸下了皂袍,它與一切問題短兵相接,與人生日常生活相廝混,共遊戲。一句話,它不再裝腔作勢,去為傳道者與說理者作工具,而只是每個人宣情達意的語言符號……。〃他又說:〃朱自清的散文都做到了,不但做到,而又做得好,所以他的散文,在新文化運動的初期,便已在領導著文壇。〃楊振聲所說的朱先生在〃領導著文壇〃,就在於他的散文具有了〃宣情達意〃的美學牲徵。也正如朱先生自己在《〈背影〉序》中說的:〃我自己是沒有什麼定見的,只當時覺得要怎樣寫,便怎樣寫。我意在表現自己,盡了自己的力便行。〃
〃意在表現自己〃,是中國現代散文史上第一次提出的散文創作的美學原則。朱自清提出這一美學命題,既是時代的賜予,又有歷史、現實的背景,更是根植於他的審美經驗和理想基礎上的創作實踐。幾千年的中國古代散文的標榜與實施的是以〃文以載道〃為本位的散文觀念。所謂〃道〃,是宣揚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封建主義的倫理與道德觀念,〃文以載道〃強調儒家思想的獨尊、理性的至上。用理性制約著、束縛著、扼殺著作家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個體,儘管古代散文中不乏抒情小品,但它們是在被扭曲、被壓抑的情況下出現的。至於公開提出〃獨抒性靈〃的創作主張,則被視為離經叛道。〃載道〃的桎梏使散文簡化為〃八股文〃的模式。因此,否定〃文以載道〃的觀念,建立以作家個性為本位的散文觀念,是〃五四〃思想革命和文化革命的必然,更是新文化之初散文革命的必然。朱自清在總結〃五四〃文化革命時說:〃新文化運動接受了西洋的影響,除了解放文體,以白話代替古文之外,所爭取的就是文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