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統志》《淵鑑類函》《政治典訓》《平定朔漠方略》總裁官。
1697年三月,張英受命充任了會試正考官。七月,張英以年老上疏辭去了兼管翰林院、詹事府事務。
1699年,康熙將張英提拔至相位,任命其為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
1701年(康熙四十年)十月,張英以衰病再次乞休致,被允准以原官致仕。
1708年10月30日(康熙四十七年農曆九月十七),張英在家中病逝,享年70歲。 [3]
張英(1637年-1708年),字敦復, [8]又字夢敦, [9]號樂圃,晚年更號圃翁。安徽桐城人。 [8]名相張廷玉之父。 [14]中國清代文學家、 [8]大臣。 [10]
張英於康熙二年(1663年)中舉,六年中進士,選庶吉士,以丁憂乞歸,期滿改授編修。康熙十二年(1673年),以編修充日講起居注官,累遷侍讀學士。康熙十六年(1677年)奉旨入直南書房,以備顧問,開清代詞臣賜居禁城之先。先後累遷翰林院學士、兵部侍郎攝刑部事、禮部侍郎充經筵講官、工部尚書兼翰林院掌院學士、會試正考官、文華殿大學士等職。 [8]康熙四十年(1701年),張英以病情加重求罷,詔許致仕。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南巡,張英迎駕於淮安(今屬江蘇),並隨駕至江寧,賜御書榜額、白金千兩。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康熙復南巡,張英又迎駕清江浦,仍隨駕至江寧,賜賚有加。張英壯年時即有田園之思,致仕後,伏遊林下,以務農力田自娛。於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逝世。 [11]
張英在康熙時即有“龍眠五才子”之目,在詩文方面亦有成就。論文重視學問,主張以六經為根底,提倡文章寫實,追求古樸、淡雅、自然之美。 [12]張英所撰《聰訓齋語》《恆產瑣言》,是明清時期家訓的代表作,融讀書之道、修身之道、齊家之道及養身之道於一爐,在後世產生廣泛影響,堪稱中國傳統家風傳承的典範。 [8]還著有《南巡扈從紀略》《文端集》《篤索堂詩文集》等作品。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