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自己尚不能自保,還是不要將事情告訴她的好,等自己金丹煉成以後再找機會細細向她訴說吧!
第017章 璀璨的東方明珠
1990年8月10日,李雲帶著辦好的護照,乘坐巴士經過海關的檢查,順利的進入了有人間天堂之稱的東方明珠。
它曾是南海邊陲的一個小漁村,一個專門生產供奉菩薩香燭的手工作坊。歷史的機緣使這個小漁村和小作坊在160多年前,成了中國最早和列強接觸的“點”這次親密的“邂逅”使香港被英國殖民當局統治了157年。這段恥辱的歷史,直至1997年7月1日才能畫上句號。
八、九十年代的香港,已不再是那座寂寂無名的小漁村,而是一座展現英姿的國際化大都市,是亞洲乃至世界的金融中心、資訊中心、旅遊中心和運輸中心,是中國人走向現代化的一塊小小的試驗田。中國人的聰明才智、勤勞敬業,加上長期累積起來的法治基礎、自由經濟的遊戲規則、日臻完善的商務環境,構築了香港的成功。讓它成為東方最耀眼的一顆明珠。
香港的地位由其特殊的經濟政治因素所決定,它所取得的最矚目的成就就是經濟的高度發展,而被世人譽為亞洲經濟“四小龍”之一。當今香港已是世界的貿易中心,80年代後期香港對外貿易在世界最主要的出口國家和地區中居第15位,她還是僅次於美國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鑽石貿易中心。
香港自由港的範圍包括整個香港地區,被稱作自由港城。在香港,一般商品不僅可以免稅自由進出,而且還可以加工、製造。市民可以在自由港內居住,本地居民和外來旅客可以自由買賣港內的外來商品。同目前世界上仍然存在的傳統自由港相比,香港的自由程度首屈一指。
1990年的香港已由單一的轉口貿易港發展成為經濟結構多元化的自由港,它已是金融、貿易、工業、船運、旅遊、資訊等多項國際中心,而商業、房地產、建築和飲食服務等行業也都很發達。眾多的自由港功能,非但不雜亂無章 ,反而結構完善,能量很大。
香港使多國多方都能從中獲得利益。香港的自由港政策為多國多方在此發生的經濟活動提供了有利的環境,使它成為做生意賺大錢的好地方。許多行業的盈利率與其他地區相比要高出很多,如銀行業1988年的年均回報率高達13.8%,房地產業的回報率平均為10%來自歐美、日本、澳大利亞和東南亞國家的投資不斷擴大,並從香港獲得了巨大利益。
僅美國和日本就各自在香港投資60億美元以上。美國已把香港作為它在亞大地區的重要出口市場,1988年香港市民人均購買美國貨價值達998美元,比購買歐共體的234美元,日本的308美元和臺灣的613美元都多得多。美國還把香港作為它在亞大地區的商務基地。
英國在其殖民地香港的投資能夠獲得最佳的利益則是不言自明的。英國在香港的商業機構和投資十分廣泛,已有400多家英國公司以全英資附屬公司或聯合企業方式成立。此外,在香港的最大公司中,很多是由英國人管理,而且大部分股份也是由英國人持有的。
中國自實行開放政策以來,內地資本在香港投資數目明顯增大。除中國銀行、華潤、招商局、中旅等集團以外,其他大公司和各省、市也都紛紛在香港投資。中資機構的經濟活動也促進了中國大陸和香港之間的經濟聯絡,大陸成為香港最大的貿易伙伴,香港成為大陸最重要的合作伙伴,1978年至1988年十年間,大陸吸引香港投資佔中國外資合同金額的近2/3。
香港隨著其自由港經濟的發展,港內華人投資在戰後幾十年中獲利優厚,財力驟增,出現了李家成、包於剛、郭得生、鄭宇通等華人鉅富。他們所經營的企業,利潤率很高,如長會實業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