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9章 西域大戰(下)

李倓自然不願意見到吐蕃大軍在於闐和疏勒站穩腳跟,他親自率領一萬胡騎趕往撥換城。

如今李倓已經很少調動唐軍,漢人將士主要就是負責拱衛安西城和屯田放牧。

伊犁河谷二十萬漢人百姓就是李倓的最大本錢,他是採取兵農合一的寓農於兵,又或者說是全兵皆農。

古代兵制在很長時間裡有兩種方式的兵農合一,其一便是漢代的寓兵於農,其二就是唐代的寓農於兵。

漢代的寓兵於農即是全農皆兵,每個農民都是需要當兵服役。

唐代的寓農於兵則是全兵皆農,雖有職業軍人專門打仗,但是這些士兵需要屯田務農來養活自己,軍餉俸祿以發放絹帛為主,銅錢為輔。

這也是為什麼盛唐時期的天寶年間,整個隴右道官府在冊百姓僅有十二萬六千戶,大約五十萬七千人,卻能供養得起河西和隴右兩鎮邊軍十幾萬人。

(一大堆文盲辱罵唐史造假,聲稱隴右道只有十二萬六千戶,怎麼可能養得起河西和隴右兩鎮邊軍十幾萬人,進而否定整個大唐王朝的歷史存在。)

(其中不乏還有列出資料進行佐證,聲稱十二萬六千戶至少需要每戶徵兵一人,那麼才能勉強湊齊十幾萬人,藉此嘲笑古代歷史全部造假。)

(文盲們請記住,古代王朝在冊百姓皆為編戶齊民,這些都是能夠按時收糧收稅,不代表當地百姓只有這些懂嗎?這年頭真是傻子都能上網發言,一句話就能抹除大唐歷史的存在,還說這是幽默老鍾YY出來的精神王朝!)

神武六年,四月初一。

李倓帶著一萬胡騎來到安西都護府的撥換城,他在這裡接見於闐王尉遲勝和疏勒王裴冷冷。

“殿下,你要替我們報仇啊!”

“是啊,這該死的吐蕃人真是喪盡天良!”

尉遲勝和裴冷冷痛哭流涕辱罵著吐蕃人。

面對大兵壓境的吐蕃軍隊,李倓也沒把握戰勝吐蕃大軍,更沒辦法主動發起進攻,他不禁唉聲嘆氣說道:“兩位不妨先帶百姓遷往安西城或者伊麗河(伊犁河)流域,孤親自帶兵在此抵禦吐蕃大軍。”

在李倓的勸說下,尉遲勝和裴冷冷帶著兩國軍民百姓八萬多人遷徙伊犁河谷。

撥換城距離疏勒最少也有九百餘里,在這沿途沒有地方提供補給,糧車每天行走五十里地,來回一趟便是四十天時間。

一萬胡騎人吃馬嚼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糧食,由於這是遠端奔襲,所以需要一人雙馬,光是兩萬匹戰馬一天就要吃掉五千石糧食,每匹戰馬平均一日食用三十斤糧食。

一輛糧車能夠運載十二石糧食,四百輛糧車才能勉強滿足兩萬匹戰馬一天消耗,如果計算來回一趟四十天時間,那麼就要一萬六千輛糧車才能維持後勤補給。

一萬六千輛糧車少說也要十萬民夫護送運輸,就這還沒計算運糧隊在路上的人吃馬嚼,從這裡就能看出陸運成本究竟有多麼離譜。

這也是為什麼殷無咎不想出兵攻打西域,收益和付出完全不成正比。

李倓無力進攻疏勒的吐蕃大軍,吐蕃大軍暫時沒法攻打撥換城的西域聯軍。

無奈之下,李倓只能先在撥換城駐守下來,他吩咐胡騎節省口糧用於屯田。

李倓認為兩個月後吐蕃才有可能進攻撥換城,屆時計舒河(塔里木河)與玉河(和田河)都會進入汛期,水漲船高便可透過水運輸送糧食。

就在李倓帶著胡人府兵在撥換城屯田種地的時候,蔥嶺高原罕見下了幾天大雨,汛期相比正常時期提前一個半月。

吐蕃大將尚結息在計舒河(塔里木河)上游流域率先察覺到河水暴漲,他隨即統兵八萬開始進軍撥換城。

吐蕃人這八萬大軍主要由兩萬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