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劉章的常規操作,要了解到敵國城池的情況。
這樣才能進行下一步的計劃,攻城不能貿然進行。
這次李廣利作為大軍的主帥,他才有最終的決定權。
劉章只是提供一些建議,若是不採納,漢軍征討大宛國失敗。
那也不能怪劉章,歷史上,李廣利第一次西征大宛國失敗。
“真的想一鼓作氣拿下前面那座城池,我們也不能在這裡耽誤太久。”
李廣利想早點完成征服大宛國的任務,帶著汗血寶馬回長安。
他認為劉章的想法比較穩妥,也會導致漢軍滯留在這裡的時間過長。
“我軍帶來的糧草量有限,大宛國百姓不一定會賣物資給我們。總不能派兵去搶吧,我看大宛國也沒什麼好搶的。”
李廣利認為大碗國除了有良馬,百姓的手中沒有糧食。
“我們不需要從他們手中搶,可以從附近的百姓手中購買。只要給的錢足夠多,他們也會賣的。”
如果當地百姓看到漢軍用錢購買食物,不會拒絕交易的。
他們更清楚,若是不把物資賣給他們,漢軍可就需要動手搶了。
劉章看著眼前的小宛城,確定這是一座很堅固的城池。
如果按照李廣利的想法來打,必然會傷亡慘重。
真的有點得不償失,想必歷史上李廣利就是這麼幹的。
因為攻打小宛城失敗,不得不退到陽關休整,並向皇帝說明情況。
李廣利也沒有受到太重的處罰,訓斥可能是免不了。
,!
“那座城雖然不高,其堅固程度也就相當於大漢一般的縣城。之所以不急著攻打,就是不想讓將士們付出巨大犧牲。”
先派斥候到周圍瞭解情況,再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作戰計劃。
“城池的周邊有一條河蜿蜒,如果不想打這座城。要麼悄悄地渡河過去,要麼繞到其他地方。”
李廣利看到小宛城前面有一條河,河也不是很寬,但不確定深度有多深。
他還是聽了劉章的話,排斥候出去偵查。
“我們到來了,對方肯定會派人來跟我們和談,而我們要掌握主動權。”
這樣才能順利地完成征服大宛的計劃,接下來就看李廣利聽不聽劉章的建議。
劉章又提議派人去小宛城先試探一下對方的態度。
這次還要派去一個能說會道的人,就讓對方主動迎接漢軍入城。
劉章決定親自去小宛城跟對方談,這樣成功的機率就大一點。
“還是我去跟對方談吧,這樣更加穩妥一點。”
只要劉章不暴露自己的身份,他目前還是安全的。
等見到了對方的最高首領,可以給對方恩威並施。
劉章從來不打沒有把握的仗,這次也不例外。
“依我看,迅速拿下這座城不難。”
“這麼做太冒險了,你太有名氣了,他們不可能不認識你。”
李廣利不太贊同劉章這麼做,可是又覺得這個辦法可行。
“我就帶幾個人過去,我保證能平安的回來。征服一個地方,不僅需要強大的武力,還需要外交手段。”
劉章給李廣利他們上一課,讓他們好好學學。
可惜這次不是他親自指揮,對於自己提的建議,別人還不一定採納。
李廣利點頭同意了,認為劉章膽大心細。
他既然這麼決定,自有他的道理。
那就讓劉章去跟對方談,萬一出了點意外,也不會怪李廣利。
:()漢威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