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錯,這就叫做前出防禦!”趙晉說道。
看著眼前的時代,其實大夏朝也是一個具有戰略縱深的國家,要不是因為朝廷連年積弱,也不至於落得今天的下場了!
前出防禦的作戰理論,是建立在大縱深理論基礎上的,這個理論最先運用二戰時期的蘇德戰場,蘇聯軍事專家們認為,為了粉碎敵人龐大的集團軍,必須連續實施一系列在時間上互相聯絡並能導致全線勝利的戰役。他們在分析當時幾場戰爭的經驗和新式兵器的發展情況後,得出結論:可以透過實施一系列連續的戰役來消滅敵人。
連續戰役的理論的實質就是在實施頭一個戰役的過程中就考慮並準備下一個戰役,以防止供應中斷和運輸堵塞,達成戰鬥行動的連續性,不給敵人以變更部署和組織戰鬥的時間。連續戰役的勝負主要取決於後勤工作是否跟得上。根據這個理論,方面軍被認為是一個戰略單位,遂行統帥部賦予的任務。
它應當統轄一個戰區內的軍隊,並應當能夠為了解決一個總戰略任務而在幾個作戰方向上實施進攻。進攻地帶的寬度定為300…400公里,戰役的縱深定為200公里。
但是,隨著軍隊大量裝備新式武器和技術兵器,連續戰役的理論已不再適合未來戰爭的要求。於是,大縱深作戰理論應運而生。
最早對大縱深戰役思想進行研究的是特里安達菲洛夫。他提出,為了奪取對敵人的全面勝利,必須實施一系列連續的突擊,以打擊敵人的所有兵力,打亂敵人的組織,使之無法繼續進行頑強抵抗。
30年代,大縱深理論顯得越來越重要。其實質就是,以殺傷兵器同時壓制敵整個防禦縱深,在選定方向上突破其戰術地幅;接著,負責擴張戰果的梯隊,包括tan克、摩托化步兵等,投入交戰,並以空降兵實施空降,迅速將戰術勝利發展為戰役勝利,以儘快達成預定目的。
大縱深理論認為,要順利實施大縱深戰役,必須要解決兩大任務:第一,用步兵、tan克、炮兵和航空兵對敵人的整個戰術縱深同時實施轟擊,以摧毀敵人的防禦;第二,用快速部隊和空降兵的迅猛行動和航空兵的突擊,將戰術勝利發展為戰役勝利。為了實施突破,要求在主要突擊方向上集中優勢兵力兵器,各集團軍縱深配置,建立強有力的衝擊梯隊、擴張戰果梯隊、預備隊,以及航空兵和空降兵等。
衝擊梯隊的主要任務是突破敵人防禦,當開啟一個突破口後,必須將快速兵團迅速投入突破口,以摧毀敵人在整個戰役縱深內的抵抗,並協同其他兵種全殲敵人。航空兵的任務就是奪取制空權,掩護方面軍的軍隊和後方,支援軍隊突破敵人防禦和在戰役縱深內追擊敵人,攻擊敵人的預備隊,保障空降兵著陸,給軍隊空運補給和實施空中偵察。
縱深理論認為,集團軍司令員在選擇主要突擊方向時應考慮一系列因素,如方面軍司令員的戰役企圖、敵軍集團防禦性質和集團程式設計、地形條件、己方軍隊狀況和能力等。確定主要突擊方向一般要達到兩個基本要求,就是必須在戰役第一日突破敵人的戰術防禦和保障自己突擊集團前出至防禦之敵的側翼和後方。一旦確定了主要突擊方向,就應當將裝備最好的、戰鬥力最強的兵團放在主要突擊方向上,高度集中兵力,以形成對敵優勢。
趙晉想到此處,暗歎一聲:“要在冷兵器時代哦進行大縱深理論的實踐,還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啊,畢竟要實現這理論,需要多兵種協同作戰,可是現在的冷兵器時代,全憑一把刀子,一根長槍,一匹戰馬!~”
忽然趙晉不由眼前一亮,說道:“哦,不對我,我還有大炮!”
(今日第三更,一萬字爆發完成……)
正文 第162章 環形工事
在搞清楚了什麼是大縱深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