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375章 【黃河築壩】

項南住進新鄭的旅館之後,吩咐客棧廚子做點當地美食。 “皇上,這些都是粗鄙之物,哪能入您的龍口呢?”當地官員一聽,連忙阻攔道。 “你給我住口!”項南一聽,大聲呵斥道,“朕這次南巡,就為了遍訪民情。而民以食為天,朕就是要跟百姓吃一樣的食物,如此才能瞭解民情。你這麼橫攔豎擋,是不想朕與百姓親近麼?” 地方官員被項南這通訓斥,頓時被嚇一跳,再不敢囉嗦。 隨後,客棧的廚子們便開始忙著為項南等人做菜。 其實身為新鄭最大客棧的廚子,他們的廚藝自然是好得。就算比不上御廚,但也能拿得出手了。 三下五除二,便整備出好幾桌酒菜,其中多是新鄭當地的特色。諸如鯉魚焙面、鍋貼豆腐、炸紫酥肉、灌湯包兒等等。 大家吃得都很高興。 其實在後宮,皇上也好、嬪妃也好,可吃得菜的種類並不多。 因為御膳房做菜,都是按照宮中代代傳承的固定選單。這些選單都已經過幾代人的實踐檢驗,無論口味還是安全性,都四平八穩最為穩妥,有一個顯著特點是“古老而無變化”。 御廚們的宗旨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很少去嘗試開發什麼新口味新菜式新食材,免得因口味不合皇帝心意或者讓皇帝肚子不舒服,惹上麻煩。 再加上御廚也怕把皇上的嘴吃刁了,所以飯菜、水果、茶葉等都上得不是最好的。 而且皇上的御膳大多是提前做好,然後上菜時再去熱一下送上來,所以大多菜式都已經不新鮮。 每道菜還需要試毒的太監試菜,等到了皇上面前的時候,大多都已經涼了,根本不好吃。根據清末宦官的回憶,御菜的特點就是“毫無滋味,令人發膩”。 溥儀也回憶說,大多數御膳都是擺樣子,只能看不能吃。而且為了節省成本,甚至都腐爛變臭了,還要繼續往上擺。 皇上也都知道御膳不好吃,所以大多會在飯點的時候,去後宮嬪妃那裡蹭飯吃。因為嬪妃們多有自己的小廚房,稱為“內膳房”。 因為不像御膳那麼講牌面,所以滋味反倒更好。而嬪妃們也樂意用膳食爭寵,經常會安排親信太監、宮女向民間廚師學習廚藝。 因此客棧大廚做得菜,他們都吃得不錯,還特地給廚師打了賞錢。 …… 轉過天來,項南帶眾阿哥、眾臣子在地方官的陪同下巡察黃河防務。 他們騎馬在黃河大堤上一路奔出二三百里,隨機檢視黃河大堤的修築工程。 自即位後,項南就一直調重金修補黃河大堤。以往黃河大堤多是用砂石、泥土混合稻草砌成,有用歸有用,但遇到大洪水之時,還是禁不住洪水的沖刷,而經常出現垮塌之事。 因此項南繼位之後,改由混凝土混合鋼筋鑄造大堤。尤其是一些緊要所在,更是築起高高的堤壩,謹防大水漫堤。 經過這麼多年的修繕,下游大壩已達三百多公里之長,動用的土方、砂石料、水泥都達到千萬噸級,耗銀超過八千萬兩。 也因此近年來,黃河水患基本已被制住,造成的損害比往年要小得多了。 項南一路看過去,但見黃河大堤全用混凝土、鋼筋製成,固若金湯,在河水的不斷沖刷之下,依舊不見絲毫破敗,不禁滿意的點了點頭。 “你們總算沒辜負朕的期望,這河堤建得還算可以,足以庇護百年了。”項南點頭道。 “都是皇上英明神武,護佑萬民,臣等不敢居功。”地方官連忙跪下道。 “等到將來在黃河上興建幾座水壩,就能徹底制服水患了。”項南又道。 “黃河上築壩?!”眾人一聽,都不敢做聲。 小河築壩倒是聽說過,黃河築壩,想也沒有人敢想。 因為黃河太寬,最窄處都有三百米,而且水流十分湍急。就算是再大的商船,被大水一衝都穩不住。這樣的河流如何能築壩? “怎麼,你們認為不可能?別忘了,在這黃河大橋沒架起之前,誰能想到,黃河上也能架橋呢。”項南笑道,“永遠不要小覷人的智慧,現在我們的技術或許還做不到,但是假以時日,我們一定會做到的。” “是,聖上說得是。”眾人都點頭道。 項南則是感覺有些遺憾。 在他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