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喝。你們李家可以考慮,派人去收茶,把這茶好好加工下,別浪費了。”
李超端著茶杯,思索著。
他不認為皇帝找他來,就為了談個茶。
李超現在有些看不懂李世民了,覺得李世民不再如從前那般外放,變得更內斂,他的想法,已經很難猜到了。
“文遠既然能這蒙茶都如此瞭解,那想必對於蒙舍詔也很瞭解了?”李世民問。
李超點了點頭,蒙舍詔他當然是知道的。
蒙舍詔是在洱海地區的一個小國,在隋末唐初之時,雲南洱海一帶,小國林立,互不役屬。其中,又有六個實力較強的小國,稱為六詔。
其中蒙舍詔在諸詔之南,因此也稱為南詔,這算是六國中稍強一些的。
而且這南詔相對其它諸國要開化一點,對漢文化有所接受。
過去諸詔經常侵犯蜀中,有時也會去劫掠東女等國。
而大唐立國之後,對蜀中的控制加強,防禦也增強了。東女等西南諸國也歸附了大唐,成了大唐的藩屬國。
東女國過去就與諸詔是死對頭,經常戰爭。但這兩年,西南的絲茶之路開通,東女國與大唐的貿易大大增加,他們尤其是向大唐購買了許多軍械,並得到了大唐派出的軍官幫助他們訓練軍隊,這使得東女國與西山八國等實力大大增強,諸詔幾次如往年一樣去劫掠,都是鎩羽而歸。
南詔看到了這一變化,也瞭解到這一切都是大唐。他沒有與其它諸詔一樣繼續過從前的日子,而是開始主動與大唐通商,甚至最近還派了使臣帶著貢品來到襄陽朝貢。
“陛下,這南詔必有所圖,難道是想借大唐之力,吞併其它諸詔?”
“南詔使臣說仰慕大唐,心嚮往之。”李世民對於那個遙遠西南小國的朝貢,還是很高興的,覺得大唐影響力已經如此之大,很得意。
不過李超卻是另一個想法。
南詔,這可不是個西南小部族這麼簡單,中唐之時南詔立國,吞併諸詔,甚至後來統一雲南之地,並開始與中原大唐對抗,處於大唐與吐蕃兩大超級強者之間,南詔卻左右搖擺,沒少讓大唐吃虧。
終唐一朝,都沒能滅掉這個小國,反而多次被南詔入侵。
後來五代之時,南詔滅國,可也不是滅於中原王朝,而是被他們的一個漢人權臣篡位了。但此後不久,大理國建立,又取代南詔繼續與中原對抗,大理甚至比宋還久。
不過若是往久遠點追溯,雲南這一地區,在秦漢之時,卻是中原王朝控制地區。
蒙詔、越析詔、浪穹詔、賧詔、施浪詔、蒙舍詔。
西南多蠻夷,諸族同處,紛亂不止,加之地方遙遠偏僻,使得中原控制不足。但李超不希望讓西南多出一個與中原對抗的藩國來,更不願意這個藩國整合統一西南之地。
蒙舍詔在洱海之南,他們本是哀牢王族中的舍龍一族,為避難遷居至邪龍。邪龍本是哀牢國領土,位置在後世雲南的巍山。
漢時,被強行設定為邪龍縣,歸益州郡管轄。後漢朝勢弱,漢朝勢力退出後被豪酋佔據。舍龍一族到來,得到了哀牢族人支援,勢力不斷擴充壯大,逐漸就形成了以舍龍一族為中心的部落聯盟。
這個聯盟開始被稱舍蒙舍龍,豪酋張樂進為拉攏舍龍一族,將女兒嫁給了舍龍之子細奴邏。
這次出使唐朝,就是細奴邏的主意。
這個細奴邏在娶了漢酋之女後,也算是增長了見識,知道了漢人的強大。他的意思,就是依附大唐,然後與東女國一樣,與大唐通商,向大唐購買軍械,請大唐的軍官幫他們訓練軍隊,然後他們吞併周邊其它五詔,以及更多的那些小國。
“既然南詔來朝貢求援,那麼這不正是一個機會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