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使得成百上千名步兵,竟然被他們的友軍踐踏而死!
伯爵還讓騎士們把自軍的步兵方陣驅散,四處逃逸計程車兵,會阻隔前來追擊的克伊尼亞軍隊,為伯爵爭取到一些時間。
德雷斯勒夠資格寫一篇《論逃跑的藝術》了!
局勢已被克伊尼亞軍牢牢地控制住。他們一步步縮小合圍圈,把鬥志全無的德雷斯勒軍圍在中央,打算儘可能多地俘虜士兵。本來華史·繆倫還打算帶人去追擊德雷斯勒的殘部,可是莫蘭斯認為窮寇莫追,更何況另一邊的格蘭茲正在苦苦抵禦阿卡菲爾的進攻,很需要他們返回去增援。華史想想也很有道理,就留下幾名副手,分了數千人清掃戰場,然後帶領主力匆匆往回趕。每個人都心急如焚,因為他們可以看到,在不遠處的分戰場上,格蘭茲辛苦支撐著的戰線,已經搖搖欲墜了!
與德雷斯勒的戰鬥,可以算是這場會戰的前半部分。
綜觀這場會戰,克伊尼亞軍至少有幾點是值得稱道的。第一,他們巧妙地利用著敵人的心理,從把握德雷斯勒與阿卡菲爾內訌的絕好機會,到故意示弱以誘使敵人脫離巴德蘭城良好的防禦範圍,進入莫蘭斯等人巧妙佈置好的主戰場;從掌握德雷斯勒那種只為自己打算的自私心理,到深刻理解阿卡菲爾因為德雷斯勒的關係而不得不爭奪屬於自己的功勞這種心態,都可以寫進後世的軍事教科書,成為謀略家們學習的榜樣。第二,在主戰場上,他們採取了分兵拒敵的的策略,先以弱勢兵力防禦阿卡菲爾軍的猛烈進攻,集中主要力量打擊實力不夠強的德雷斯勒軍,以避免兩面同時作戰,使力平均卻無法解決任何一邊的問題;在對付德雷斯勒時,克伊尼亞軍在人數上已經佔據了少許優勢,而且作為主攻力量,不論是華史·繆倫的老兵方陣,還是莫蘭斯的精銳騎兵,在廣闊的戰場上都把實力發揮得淋漓盡致,綜合人數、戰力、士氣等因素,克伊尼亞軍的優勢極為明顯,沒有不勝的道理!
這場會戰,被後世的歷史學家和軍事專家們,一致認為是奠定烏法爾最終勝利的關鍵會戰。但是在當時,莫蘭斯他們不僅感到打敗德雷斯勒確實很不容易——他們損失了不少士兵,人人都感到渾身乏力,口渴腹飢。這是戰鬥結束以後很正常的反應,因為人是肉做的身體,不是超人、鋼鐵戰士,誰都撐不了那麼久的!
莫蘭斯心裡卻十分掛念軍師,於是大聲鼓勵大家,一定要振奮起來,堅持到阿卡菲爾也退兵為止。他策馬在各方陣之間來回奔跑,一面呼喊著“克伊尼亞萬歲!烏法爾萬歲!”這樣不停地來回運動,終於達到了一呼百應的效果,戰士們有的大口灌水,有的給自己兩記巴掌,好讓自己保持亢奮狀態。僅僅休息了三十分鐘,莫蘭斯就率領主力向格蘭茲靠攏過去。
在格蘭茲那一邊,最後一道防線也很快就要被突破。士兵中間出現了潰逃者,有些往殘破的小村莊跑去,希望在那裡躲一躲,直到戰鬥結束,有些則想投誠於阿卡菲爾,卻在奔跑途中被迎面衝來的梵特拉騎士們踏得肋骨盡碎!一旦由長槍兵和精銳騎士組成的防線被突破,聖殿騎士們就可以肆意屠戮敵方的步弓手和見習魔法師了!
在阿卡菲爾看來,勝負會在頃刻間立見分曉。而對於莫蘭斯來說,生死存亡的關鍵一刻也已經來到!
當莫蘭斯策馬奔到軍師的面前,格蘭茲那充滿陰雲——甚至可以說滿是驚慌之色——的臉上,終於出現了少許鎮定,之前她一直苦苦盼著莫蘭斯勝利的迴歸,這一刻終於讓她給盼到了,形勢雖然危急,她卻從灰塵瀰漫的天空中,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軍師,我來了!”莫蘭斯飛速下馬,跑到格蘭茲旁邊將她扶住。年輕人充滿朝氣並且牢靠的臂彎,讓女軍師的心裡鎮定不已。
莫蘭斯看到前方,在那齊整而密集的騎士隊伍中,浮現著一位氣宇軒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