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打算了。“石守信面色惶急,雖然兩翼炮兵覆滅不是他的過錯,但是終究是他諫言趙炅把炮兵派往兩翼積壓明軍包抄人馬的,戰役結束之後,皇帝自然不能擔當戰敗的責任,黑鍋少不得往他頭上丟,若是還能剩下個閒職節度使,便已是十分不錯了。
“我如今兩軍這般犬牙交錯、決然死戰,如何拆分的開?若是退兵,豈不是兵敗如山倒了麼!“趙炅還在急怒不應,卻見明軍騎兵再次狂飆突進,瞬息便圍了宋軍最靠近兩翼的各一兩個步軍廂都指揮使人馬。而且明軍騎兵的夾擊之法也是頗為令人歎為觀止,居然有可以跟著馬隊一般飛跑部署的火炮,到了地頭之後,專尋宋軍橫列軍陣的側翼,預留三四百步距離,展開炮陣後用實心彈狂轟。
尋常防備實心彈炮擊的軍陣,都是用鬆散的橫隊來實現的,便如西方軍事史上最初使用的“散兵線“戰術一般。宋明軍隊雖然沒有散兵線這個概念,而且冷兵器作戰對於士兵之間間距的要求也是頗高的,稀疏的橫隊無法適應搏戰。然而不管怎麼說,在火炮時代下,大縱深的縱隊已經不可能再在戰場上出現了——因為如果排了縱隊的話,對面一顆實心彈打準了,便有可能穿透一整列士兵,那是徒然惹來傷亡的不智之舉。
然而,對於正面之敵來說是橫隊的隊形,對於側翼而來的敵人來說就是縱隊了。尋常這種佈局不致命,那只是因為敵人的炮兵很難在戰場上做出大範圍迂迴機動,沒機會跑到敵軍的側後開炮罷了。現如今,明軍騎兵部隊那些和馬隊一起高速前進的騎兵炮一旦迂迴到兩翼,效果便非常驚人了。後世機槍時代的防禦工事部署所追求的“交叉側射火力“便是這個原理,因為突擊敵軍所謂的鬆散站位,往往只是針對正面之敵的,而對於正面來說鬆散的隊伍對於側翼觀測角度來說,卻往往正好是一種密集隊形。
只見每個五千人的鐵騎都廂都是標準的十六門騎兵炮配置,故而在左右兩翼,每時每刻一部署便能有至少五十多門炮集中使用。一通實心彈下去,縱然命中率不高只有七八枚軌跡剛好和宋軍軍陣相合,那便是犁出七八條血路來。最誇張的一顆炮彈落下時,剛好和宋軍一個什將隊的站位橫隊朝向重合,然後在彈跳之間把十二三個宋兵軀體上開出一個數寸口徑的血洞,還有七八個則被跳彈砸斷手足或是脖子,斷臂殘肢人頭胡亂飛舞。一顆炮彈便報銷掉一整個什將隊二十號生力軍,這般恐怖的穿刺屠殺效率也是駭人聽聞了。
沒有哪支部隊能夠在這樣的交叉側射火力持續轟擊下堅持五分鐘。第一批宋軍側翼步軍被轟了之後還試圖分出兵力來反衝明軍騎兵炮隊,結果在一通實心彈霰彈洗禮後又是明軍鐵騎的瘋狂收割——步兵若是結陣死守,等待騎兵來攻,那還有些機會,若是步兵自身在衝鋒狀態下,陣型散亂缺乏援護,那根本就是給騎兵送菜。一個時辰前宋人騎炮兵配合時,明軍步兵便這樣送過幾千顆人頭,此刻局勢翻轉,宋軍步兵的反衝鋒自然也只有送人頭的份。
那麼,送人頭毫無戰果之下,第二個選擇就只有作鳥獸散了。一群群宋兵在三面夾擊下崩潰逃散,大局終於不可收拾了。
趙炅面如死灰,不讓石守信倒下華蓋大旄,只是自己帶著王審琦的幾千捧日軍殘部率先往西撤走,讓石守信自行處斷收拾儘可能多的後軍撤退,剩餘人馬便只能聽天由命了。
“明狗何時有如此這般犀利戰力了?此天王我,非戰之罪也!“……
殘陽如血,泗水堰塞,伏屍十萬,血流漂杵。這一日的大戰,一直打到日暮時分才算是徹底結束——宋軍也想早一點撤走,但是在失去了騎兵部隊斷後的情況下,敵軍卻有三萬騎兵生力軍擔任追殺任務,撤退的人馬又有幾分可以走脫呢?最後能夠逃離戰場成功撤走的,無非也是一些藉著傍晚暮色掩護的人馬了,而且為了避免追殺,宋軍潰兵基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