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過雨的夜,靜得可怕,溼意清涼,沒有蟬鳴,沒有蛙聲。
他站在窗邊,獨享這月色,水銀落地的光華傾瀉在地上,身上的每一個細胞、每一個毛孔都在吸收吐納天蘊的清新。旁邊辦公桌上的檔案整理得井井有條,看起來是一個挺愛乾淨的人,或者用另一句話來說叫強迫症。他開啟一個精緻的小鐵盒,拿出一根菸,很自然地點上,吸入肺的輕煙壓抑著空虛的胃,直到沉澱已久的某種物質破喉而出,在這片刻他才會看清喜歡與厭惡並存著,可是他依然深深吸允著。
胸口莫名的痛感,他在想什麼?想那一段青春裡很多的人很多的事,那一段痕跡,那一段憂傷,那一段永遠告別了的流年。
回想那段懵懂的青春,耳畔還能想起耳熟能詳的歌謠。“時間真的能改變一切?”他在想著,“要不然,現在的我們為何已經沒有了當時的單純與稚氣?”
孤獨過、迷茫過、彷徨過,也有過壓力、有過期許、有過擔當、有過失敗、有過堅強、有過坦然。。。。。。他把菸頭泯滅在一個水晶菸灰缸裡,正如那逝去的年華,滅了、走了、熄了,不會再回來。
這樣的時節,這樣的情境,讓我們用心去傾聽一段故事。或許,這個故事沒有曲折的情節和動人的畫面,僅僅有著不變的真誠之心。這一個成長的故事不是一部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電影,而是一部美輪美奐的連續劇,平淡無奇卻又耐人尋味。故事中的每一個人都是現實中的你,他們所演繹的即是你們對人生的感悟與體驗。
這段故事裡,有愛情、有友情、有親情;有歡樂、有悲傷;有天真、有幼稚、有成熟。淺淺的情思,淡淡的憂愁交織著,在心底蔓延,剪不斷、理還亂。那時的他們,雖然稚氣,但對一切充滿活力;雖然無知,但能大膽地規劃未來;共同奮鬥、共同激勵、共同堅持;他們積極、他們勇敢;他們時尚、他們激情;他們熱誠、他們大膽!
他走到桌邊,拿起手機,登起qq、微信,一遍遍的看著空間與朋友圈的動態,偶爾望著熟悉的名字,嘆氣,鎖屏。不想主動找人聊天,卻又等不到人找自己,於是都轉變成隱身了,彼此望著彼此的灰色頭像,只能傻傻地笑著。每個人都有了自己的生活圈子,距離和時間使我們從相交到相離,一切都是那麼的自然而然。
“天真”、“爛漫”、“早熟”、“不想事”,甚至於“非主流”、“叛逆”、“腦殘”是當代人對90後的集體評價。這種評價始終質疑著90後的品行、道德以及能力,斷定其是新時代的“罪人”,從而遭人排斥。這難道就是所謂的前輩們對後生們的看法?這是一種“鼓舞”和“啟迪”?
是的,他就是這個故事的主角,也是這芸芸90後一代人中的一位。
第二章 高考結束了
那一年,是一個大悲大喜的年份:南方冰雪災害,讓回家成為多少人年底的一個心願;汶川大地震,一個個感人至深的場面撞擊著我們的心靈;北京奧運會,奧林匹克運動與五千年璀璨的中華文明交輝相應;神舟七號上天,中國人一次次地讓世界感到不可思議;次貸危機、股市崩盤,中國股民集體失落;三鹿奶粉事件,讓“國家免檢產品”變得分外尷尬;改革開放30週年,感受30年來中華大地的滄桑鉅變。。。。。。等等,有太多的大事值得我們銘記在心中,有的讓人無奈,有的讓人氣憤,有的讓人自豪。那一年,將註定永載史冊。
那一年,也是90後登上高考舞臺的第一年。
盛夏,沙市第三中學,校門外圍滿了家長,一個個踮起腳尖向校內張望,顯得十分著急。
考場內,蘇琪看著試卷的最後一道題,遲遲沒有下筆,“這道題到底是政治題還是歷史題?”他想著,頭上的汗珠順著臉頰流下來,滴在試卷上,留下一個圓圓的印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