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8部分

,林總的獲獎感言一定可以用得到。”聞雋半開玩笑的說道,“我覺得金像獎應該多邀請內地的影片參加,讓內地和香江多多交流。”

“我也是這麼想的,合作才能共贏。”林子軒贊同道。

第七百七十三章 現實

香江電影的現實狀況到底如何,聞雋提到了一件事。

大概半年前,聖誕節前一天的晚上,在尖沙咀的一間酒吧裡,大家給一位老導演過生日,老導演收了七個徒弟。

香江電影人科班出身的不多,存在著師徒傳承,主要是在劇組裡磨練。

酒過半巡,七個徒弟中的五位端著酒杯,跪在老導演面前,聲音哽咽的說道:師傅,我們對不起您,這一行實在沒辦法混下去了,我們要找別的生路。

在場的人默不作聲。

他們明白,這個行業養不起這麼多人了,拿不到投資,沒辦法開工拍片,沒有薪水,一家老小吃什麼,轉行也是迫不得已。

在香江,只有那些大明星和大導演才有戲拍,中下層的從業者苦不堪言。

香江電影只剩下一層華麗的外衣,裡面早已破敗襤褸。

“有人說是迴歸造成的,其實港片早就在走下坡路了,和迴歸沒有關係。”聞雋淡淡的說道,“投資商對港片失去信心是九十年代初的事情,在八八年張撤導演說過港片的缺陷,可惜當時大家都顧著賺錢,沒有人聽。”

香江大導演張撤在八八年唱衰港片,認為香江電影題材狹窄,過於依賴明星,不重視後備力量的培養。

果不其然,從九零年開始港片就走了下坡路。

到了九四年迴光返照了一下,之後再也沒有起色,九七年的金融危機徹底打擊了投資人對香江電影的信心。

香江電影在起飛後迅速的進入了自由競爭的黃金時代,卻沒有建立過有效和良性的迴圈機制,導致跟風和粗製濫造。

一種題材火了,能拍上幾十部,甚至上百部同型別的片子。

直到把這個題材拍爛為止。

在香江電影的黃金時代,有“七日鮮”的說法:一部影片,從拍攝到製作完成、上檔,只需要七天時間。

聞雋正是其中有名的快槍手。

“當時大家都想著賺快錢,哪管以後會怎麼樣,好多人拿到一筆投資,就成立一家公司,拍電影,花完錢,就倒閉,稅都不交,誰也說不清到底有多少家電影公司。”聞雋感慨道。

這是香江電影行業的普遍現象。

投資商和電影人急著賺錢,明星往往幾部戲同時開工,每位女明星都有綽號,張蔓玉被稱為張一打,是說她每年至少要接十二部戲。

聞雋剛入行做編劇,那時候香江的編劇叫做“飛紙仔”。

因為很多影片開拍時只有結構,沒有劇本,臺詞和細節都在早上透過傳真接到,這樣大家才知道今天要拍什麼。

可見整個行業的混亂程度。

香江人喜歡錢,它的興盛是由於這裡每個人都追逐金錢,但同樣也因此衰落。

好夢公司在香江有工作人員,還有自己的影院,林子軒對香江電影行業有所瞭解,不過遠沒有聞雋這個地頭蛇清楚。

聞雋正是看透了香江電影的現狀,才打定主意和林子軒加深聯絡。

如果是兩年前,他或許還不會有這種想法,那時的好夢公司雖說發展的不錯,卻還是一家內地的電影公司,算不上特別出眾。

進入新世紀,好夢公司獲得了高速發展。

隨著《臥虎藏龍》、《無間道》、《小雪的大冒險》和《英雄》等幾部影片的製作發行,好夢在香江和歐美的影響力驟增。

它從一家內地影視公司向著國際化成功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