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有沒有一個目的呢?我習慣把死亡當作一個目的的完成。如果你這一生每一天都在盡責任,像完成某種生命的目標,死亡就是劃上句號——一個圓滿的結束。如果你這一生浪費時間,像孔子罵他的老朋友原壤,因為這個人“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一輩子沒有做過什麼好事,只是這樣活著,到最後活得很老,還不死,孔子說他是傷害了做人的典型。年輕人看到他之後,會覺得,我何必做好事呢?做壞事不是一樣活得很久?這可不得了。死亡一方面是結束,但一定不要忘記,死亡也代表一定目的的完成。儒家、道家……真正的哲學學派,都會把這個目的當作一個死亡的檢驗。假如你死之前,請問,你這一生達到了什麼目的呢?孝順夠了嗎?做人處世講道義了嗎?對自己作為君子能不能滿意呢?有很多問題你可以問自己,這樣一來,就可以把我們平常對於死亡的恐懼、衰老的恐懼轉移一個目標,轉移一個方向。
主持人:照您這樣說的話,那是不是我們現在社會上的很多習慣,譬如美容、駐顏,甚至吃一些營養品來保持自己現在的健康、美麗的容顏等等這些,都是不符合莊子所謂的道。
傅佩榮:說實在的,我們很難這樣判斷。一般人會說,我把我自己弄得整齊漂亮一點,別人看了會很開心,這是合乎社會上的禮儀,沒有什麼異議。一個社會一定有外在的各種要求,但是如果你念茲在茲、刻意追求,就不好了。有時候,一些年輕的學生說,老師我要去整形,要跟韓國什麼明星一樣的。我說,這可不好,這代表不孝順,你父母都不認識你了。
主持人:對,過去中國有傳統,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所以說現在美容,放在儒家來說的話,那是不孝。那麼,我們每個人都應該任由自己這樣衰老下去嗎?
傅佩榮:在《莊子》裡面還有很多有趣的人物,其中有一個最特別的,叫做支離疏,聽名字就知道這個人長得支離破碎了。這個人駝背嚴重到什麼程度呢?頭在大腿中間,髮髻指著天,這樣一個人,大家看著都覺得好慘,這麼嚴重的殘疾,但是你不要笑他,他還同情你呢。譬如,現在開始徵兵了,我們健康的男子都要去當兵,緊張得要命,他在那兒雙手環在胸前,跑來跑去,沒有人叫他去當兵;等到要發救濟金的時候,他第一名。結果他完全忘記自己長什麼樣子。莊子的目的不在於說殘疾怎麼樣,而在於說,不要在意你長什麼樣子,重要的是,你能不能夠對於身、心加以修煉,修煉到一定的時間,完全忘記自己長什麼樣子,年紀多大,是不是老了,是不是生病了,完全忘記了。完全忘記了之後,你對當下的每一個剎那,所接觸到的人事物都可以去欣賞、品味,這樣他的生命所謂的密度就會比較高。
主持人:儘管我們說,人之衰老是一個自然規律,莊子認為不應該要去強留青春,但是很多朋友依然想透過各種各樣的手段留住自己的青春,我覺得這也不應該苛求他們吧?
傅佩榮:對,您這一點是說對了。莊子有一段話,完全是一樣的意思。前面也提過,他說有一個公子,他又想榮華富貴,又想去隱居山林,該怎麼辦呢?莊子的建議很簡單,如果你勉強,就不要做。就這麼簡單,我對於自己的老我不能接受,我要設法去美容一下,保養一下,那你就做。如果哪一天終於想開了,就知道人的青春到最後真的是留不住的。我也觀察到了,有些人到一個年紀之後就放棄了,知道再也不能夠把皺紋去掉了。接受之後,反而有接受之後的美。有很多這樣的例子,一個人到了中年之後,滿頭白髮,就去染髮,染了之後,人們發現,哎呀,你年輕十幾歲了。後來發現,每個月都要染,太麻煩了。有一次就沒有染,別人說,你這個頭髮特別有男性的魅力,從此以後他就不再染髮了。每一個人都有他的生命階段,要接受它,你自己喜歡自己生命的狀況,別人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