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部分

得好。人與人相處最怕的就是由於缺乏信賴而說了過多的話,到時候反而造成誤會。

主持人:“先存諸己,而後存諸人”,這話聽著有點怪,為什麼呢?我們從小就聽著孔融讓梨之類的故事,聽的是這種教育,說別人的事情總是比自己的重要,可是莊子為什麼要提出先己後人呢?

傅佩榮:他的理由你從今天來看也覺得很有道理,為什麼?因為所謂的“人”是天下人,天下人這麼多,從父母親開始,到親戚朋友,到外面一般不認識的人,都是天下人。如果說你先考慮到別人,考慮誰呢?光是考慮到別人這兩個字,那就排不完順序了。所以你自己本身如果不能先站穩,你能幫得了誰呢?儒家對於人我關係,注意到人我互動,構造一個網路,但是也強調,“己欲立而立人”,自己站穩就要幫助別人站穩。像這樣的話,說明儒家也是從修身開始,也是先從自我要求開始;在道家思想裡,它不管你能不能幫助別人,而是先保住生命的真實的情況再說。對於生命的真實情況,其實要求很少的;平常我們跟別人來往,要求別人這樣那樣,往往是希望別人給我們某種回饋,道家就是設法把這些因素放開,珍惜自己的生命,自己覺悟自己有什麼樣的潛能可以開發出來。

主持人:我明白您的意思了,一個人連自己的命都保不住,那還能做什麼事情呢?自己還爬不起來,那就沒辦法去扶別人。您剛才說儒家把修身擺在第一位,即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還是第一位的,莊子提出的這種所謂先己後人的處世方法看來還不是另類,而是我們中國文化的精髓所在。

傅佩榮:是的。但是也有人批評莊子,說莊子這種想法和孟子批評的楊朱一樣,楊朱的有名的做法是“拔一毛利天下而不為”,他們認為莊子也是寧可保護自己,不願意傷點腦筋去保護天下人。事實上這並非莊子的想法,莊子如果可以做一點事幫助別人,他肯定願意的。問題在什麼地方呢?做這點事也不見得幫得了別人。很多時候你以為你能幫別人,你幫了現在,說不定害了將來。所以我們常說,如果你對一個孩子過度溺愛,你以為你愛他,他將來反而不能夠獨立,這反而變成在未來有困難。作為莊子,他喜歡從長遠來看,所以他說,我自己先站穩,我的生命我先珍惜,如果別人都跟我一樣,珍惜他各自的生命,天下就太平了。這是他基本的觀點。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與他人相處(2)

主持人:您剛才說到那個楊朱的理論,後世很多人認為莊子的理論帶有類似的色彩。其實不然,我覺得可能是莊子提出的下一個原則,那就是他說的“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

傅佩榮:這段話出於《莊子·養生主》,他裡面講到“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有人把他講成:做好事不要接近到出名的時候,做壞事不要接近到懲罰的時候。這種情況下就變成:你可以做點小壞事,不要做大壞事,做大壞事就要被懲罰了。這樣講,等於說好事先做一半,壞事再做一半,都沒有事兒。這不是莊子的意思,莊子的意思是,善於養生的,不會贏得長壽的虛名;不善於養生的,也不會走到傷殘的地步。如果你善於養生,假設我現在養生很好,今年八十歲,臉色紅潤,別人都問我養生的道理,我一天到晚就跟別人講養生的道理。說實在的,你不要因為養生而出了名,反而累得要命,違背了養生的原則。

主持人:這一點,還真有例項。江蘇南通的如皋被稱為長壽之鄉,那裡出現過好多壽命超過一百歲的老人。據說有些老人本來還可以活得更長一些,但是就因為他們活過了一百歲以後,不斷地有外界的媒體來詢問他們養生之道,最後他們就給“累死”了,沒有再繼續長壽下去,這說明可能也是違背了養生這個道理。

傅佩榮:對,這正好是莊子的想法。那麼倒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