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部分

如果說這些數字都是建立在假設的基礎之上,那麼1998年,它們開始變成了一個現實。1998年春天,《泰坦尼克號》在中國首映,打破了之前外國影片在中國放映的多項記錄。它創造了4000萬美元的票房紀錄,同時也創造了當時中國最高的電影票價。1998年之前,電影票的平均價格在15到30元之間。然而,人們願意花40元去看《泰坦尼克號》。在黑市上,票價甚至一度被炒到120元。

從那以後,跨國媒體大亨們對中國娛樂市場的興趣越來越濃。進入新世紀,隨著中國加入WTO,每年引進的外國影片達到20部。最近3年,這個數字進而達到了45部。

自《哈里?波特》系列影片在中國播映以來,其前5部一共創造了億元的票房。《指環王》系列也毫不遜色,僅《指環王III》一部就創造了1億元以上的票房紀錄。

2007年,好萊塢電影在中國一共創造了億元的票房,而大陸和香港電影的票房加起來也只有20億元。

在娛樂產業裡,好萊塢有著一套獨特而成熟的生產線,而推廣好萊塢影片就像銷售可口可樂、麥當勞或者阿迪達斯一樣:一套獨特的“配方”加上一個廣為人知的品牌。好萊塢電影強調帶給年輕人一種與眾不同的體驗,並由此創造了一個接一個的神話。

為了能夠吸引更多的觀眾,好萊塢電影也從不同的文化中吸收新的營養元素。因此我們才能看到好萊塢版本的《花木蘭》。它取材於中國歷史上的傳統人物花木蘭,但是又完全不同於中國人心目中傳統的木蘭形象。好萊塢版的木蘭是有著東方外表而性格直率、開放、完全西化的女孩兒。

最近的一個例子就是《功夫之王》。這部影片改編自中國經典的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並糅合了多箇中國神話和功夫片的元素。美國人丹尼斯?哈維在影視評論《VARIETY》上說,《功夫之王》就是“一部典型的透過西方人的眼睛看待異域東方文化的作品”。

電影記憶(2)

“中國製造”

自1905年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誕生以來,中國的電影產業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了。但令人尷尬的是,在這個製造了世界上約20%的家電、65%的鞋子和95%的拉鍊的土地上,除了華人李安的《飲食男女》和《臥虎藏龍》之外,罕有中國人拍攝的電影在好萊塢獲得成功。

缺乏製作資金是一大問題。儘管一些知名導演能夠獲得國內外的投資,但是大多數中國導演在預算上都捉襟見肘。每部電影的平均製作成本僅在400萬到500萬元之間。

從2003年開始,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允許外資進入電影製造業。外國電影公司能夠設立合資公司,但合資公司的註冊資本必須在500萬以上,且外資不能持有超過49%以上的股份。

時代華納成為第一家在國內設立合資電影公司的外國公司。2004年10月,時代華納與中影公司、浙江橫店集團合作成立了中影華納橫店影視有限公司,其業務主要涉及投資、製作、發行和推廣華語電影及電視電影。時任中影集團董事長楊步亭將之稱為“中國電影史上的一個里程碑”。2006年,中影華納橫店影視有限公司發行了小成本製作的電影《瘋狂的石頭》、《第601個電話》、《玉戰士》和《面紗》。

2004年11月,索尼影視娛樂有限公司也與中影集團成立合資公司,目標瞄準了數字電影。

根據廣電總局的資料,截至2005年年底,中國一共有36家國有電影製作公司和100多傢俬營電影製作公司。在這些私營電影製作公司中,北京新畫面傳媒、中國保利華億傳媒以及華誼兄弟影業為業界翹楚。

外資和民營資本的進入促進了中國電影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