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主拓跋燾,可稱之為一代雄主。
他覆滅了北方各民族政權,使北方成為一個統一國家。
這可說是至上武功。
他這武功,與南方皇帝劉義隆的文治,有得一比。
而拓跋燾的文治,雖然沒有劉義隆的武功那麼明顯,卻也差相彷彿。
拓跋燾出生於公元408年,劉義隆出生於公元407年。兩人年齡只差一歲。
拓跋燾會在公元452年壽終,劉義隆會在公元453年死去。也只差一年。
兩人都是被謀殺:拓跋燾被自己最寵信的太監弒殺,劉義隆被自己長子、信任的太子弒殺。
可以說,二人結局非常相似:出乎意料。悲催。憋屈。
二人最大區別就是在文治武功是蹺蹺板關係:劉義隆文治高而武功低,拓跋燾武功高而文治差點。
若是綜合評分的話,兩人相差不大。
拓跋燾略高些。劉義隆的武功拖後腿,拉分大點。
為什麼說拓跋燾的文治不行呢?
僅拿近幾年的兩件事來說即是硬傷:全面滅佛;屠滅崔浩等四大漢人士族。
有意思的是,南方宿命對手劉義隆,似乎是為了與拓跋燾般配,恰恰也有兩處硬傷:殺檀道濟、自毀長城;殺劉義康、開啟骨肉相殘魔門,終噬自己。
拓跋燾滅佛,引起魏國境內漢人、鮮卑族人一致反感。
而他屠殺四大漢人門閥,使全體漢人感到了危機。
所以,當宋國輔國將軍蕭斌進駐碻磝,寧遠將軍王玄謨困住滑臺,太子左衛臧質反包虎牢,建威將軍柳元景劍指長安時,魏國境內的漢人,特別是黃河兩岸的漢人,有許多人起了歸附南方之心。
王玄謨得到的情報沒錯,不少義士已在趕來滑臺城的路上。
這些人分幾種情況。
一是剛剛被拓跋燾屠滅的四大漢人士族的餘眾、親朋好友家族。
他們過去在魏國屬於上等人,如今受崔浩案子影響,現狀、前途都不樂觀。
聽說南朝大軍舉國伐魏,他們很容易下決心歸附南方。
第二種是不受崔浩事件影響,但在魏國朝廷沒什麼根基的眾多小家族。
他們身為漢人,胡人打來後,只能成為被統治階級。加上衙門沒人,受到的欺壓更重。
對胡人、漢人誰坐江山,這些人本來抱無所謂態度。但經過了胡人蹂躪,他們覺得可能還是被本族統治要強些。
現在見到有機會擺脫鮮卑人統治,他們便忍痛低價處理或拋棄田產,帶上家當、糧食種子,前來投奔南軍。
他們想著:讓族中年輕人參加宋軍攻打魏軍的戰鬥,算是投名狀。以此換來南方官府接納。
第三種就是幫會、武館、莊子裡的年輕漢族人。
生逢亂世,他們的目標就是混社會、撈世界,哪裡有出人頭地機會就去哪。
現在宋軍伐魏,一個機會擺在面前:參加宋軍攻打魏軍。也許能建功立業、逆天改命。
……
總之,王玄謨大軍以絕對優勢兵力圍困住滑臺城,確實給了魏地漢人許多想象空間。
不久,圍住滑臺城三面的宋軍大營外,就來了許多人。
王玄謨下令接待他們。
這些人,有的一色青壯年,一看就是生力軍。
有的是整族幾百人一起,有男有女、有老有少。
有些是一路吆喝、拼湊起來的,地域、性別、年齡比較混雜。
……
王玄謨命令崔勳之、申坦、羅文昌部,對來人一律熱忱接待,做好分類。
最重要的是將有生力量與老弱病殘分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