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章 父子同歸去,兄弟生嫌隙

元至正二十三年三月,朱元璋率主力軍隊離開大本營洪都馳援被張士誠部圍困於安豐的小明王韓林兒。四月,陳友諒趁機發兵六十萬圍攻洪都,守將朱文正率軍頑強堅守,史稱“洪都保衛戰”。此戰中,洪都城牆多處被破,守軍且戰且築,攻守雙方踏屍而戰,均傷亡慘重。朱文正沉著應戰,冷靜指揮,堅守洪都八十五天,直到朱元璋回身反攻,陳友諒大敗。

戰後,朱元璋賞賜常遇春、廖永忠及諸將士金帛,第一功臣朱文正卻未得封賞,於是密謀叛變投靠張士誠。朱元璋先發制人,卸其兵權,將他軟禁在桐城。

元至正二十五年,朱文正終老囚中,時年三十歲,其子朱守謙年方五歲。朱文正雖有大過,但朱元璋卻這個立下赫赫戰功的親侄子卻無法做到完全冷血無情,很快便將朱守謙接到宮中撫養。

洪武三年四月七日,朱元璋分封諸子,同時封侄孫朱守謙為靖江王,封地靜江(洪武五年改名為桂林),這便是初代靖江王。

朱守謙自小在宮中長大,性情乖戾,陰賊險狠,不願之藩。

洪武九年十月二十八日,在馬皇后的多次勸慰下朱守謙方從京城出發,一路遊山玩水慢慢悠悠,直到次年正月二十一日才抵達桂林,這年靖江王十五歲。

朱守謙到達封地後肆為淫虐,國人苦之。洪武十三年,靖江王府相官仗勢欺凌廣西護衛指揮耿良,朱元璋召朱守謙回京訓斥,他竟作詩回諷,朱元璋怒而廢其為庶人,令他去往老家鳳陽種田以知稼穡艱難而思富貴不易。

七年後,朱元璋以為經歷艱苦磨難的朱守謙已經改過自新,便令其恢復爵位,徙鎮雲南。朱守謙至雲南後“復奢縱淫佚,掠殺不辜,沒於財貨,豪奪暴斂,號令苛急,軍民怨恣”。後來竟然遣使者以大理印假傳聖旨,向百夷索要貢品,百夷首領們歸順大明之心本就搖擺不定,見朱守謙如此強橫,便順勢汙辱了使者,令王朝威嚴盡失。朱元璋知悉後震怒,將朱守謙召回,鞭笞後禁錮於京城。

洪武二十五年正月,三十一歲的朱守謙步父親朱文正後塵死於禁錮中。其生前妻妾成群,子嗣眾多,登記在冊的便有妻妾八人、子嗣九名,嫡長子朱贊儀年方十一歲。

朱元璋有意令朱贊儀繼承靖江王之位,但他吸取之前教訓,先詔令朱贊儀拜訪晉、燕、周、楚、齊、蜀、湘、代、肅、遼、慶、谷、秦十三藩王,自湘、楚入蜀,歷陝西,抵河南、山西、北平,東至大寧、遼陽,從山東回京師。

一圈遊歷下來,恭慎好學的朱贊儀終習得治國之道。於建文二年襲封靖江王,因靖難之役於永樂元年方才復藩到封地。其在位期間“慎起居、寡嗜慾、勤學問、養德性、簡鞭撲之刑、無侵下人利、常接府僚以通群情、簡擇謹厚人以備差遣”,一時間桂林府人人以“賢王”稱之,死後王位便由朱佐敬承襲。

許經年默默聽完朱佐敬描述,又見他唉聲嘆氣似有所念,便開口問道:“往事已矣,與世子習武有何關係?”

朱佐敬道:“兩代靖江王皆悲涼謝幕,令父親一生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他清風峻節,恪律守道,想改變世人眼中‘靖江王一脈難堪大用’的偏見,死前仍不忘叮囑後輩以禮待人,盡忠職守。然而事與願違,幾年後靖江王府家醜鬧得滿城風雨,我兒相承心重,羞憤成疾,年紀輕輕便撒手人寰,留下幼子規裕沉迷劍道,本王與奉國將軍也形同陌路,一切皆因我心胸狹窄無容人之量。”

許經年道:“既如此,王爺何不趁現在化干戈為玉帛,與奉國將軍重修舊好。”

靖江王嘆息道:“哎!此事談何容易,我與他鬥了這些年,互有輸贏,積怨極深,恐怕此生都無法再像當初般兄友弟恭了。”

許經年想了想道:“王爺若能應我一事,在下願為世子開悟劍道。”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