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她們聊天,蕭良才知道這七八個男女青年都是錢採芸城區及家住附近的大學同學,放寒假後難得聚到一起,就約到她家夜宵攤來聚餐。
她們聊的也多是年後再回學校,大家都要到各個單位實習、做畢業設計,在這期間還要將工作都最終落實。
大家話語神態既有自信、嚮往,也有難以排遣的迷茫。
國內八十年代後期就對高等院校畢業生就業包分配製度進行試點改革,允許一小部分大中專院校畢業生自主擇業;今年又進一步加大畢業生自主擇業的力度,並計劃到九八年全面停止包分配製度。
雖說錢採芸她們明年從東洲工學院畢業,相當一部分人還是可以選擇國家分配工作,但現在黨政機關的分配名額非常有限,各國營廠效益卻滑坡得厲害,但是真要放棄鐵飯碗,完全自主擇業,內心又充滿種種擔憂跟困惑。
確是人生最為自信又迷茫的時刻。
說到東洲市縣各國營廠的狀況,跟他爸坐一桌的船機廠職工就有話語權了,在一旁勸他們:
“寧可自主擇業,也千萬別去國營廠。效益差工資低不說,還不知道什麼時候就分流下崗。我們船機廠,以前在東洲多響亮,每年好幾十個大學生招進廠子,看看現在什麼情況?今年就有大學生開始分流下崗了,明年還要有更多。你們啊,要是家裡沒有門路,還不如直接找家民營廠做起來!”
這一刻蕭良不禁想起他當年畢業前夕的一幕幕往事。
將前世算上,那些都是相隔二三十年、記憶都已模糊的前塵往事了,雖然在他的那些同學眼裡,才僅僅過去兩三年的時間。
不像東洲工學院會有近一半的考生來自本地,他所就讀的秣陵大學,同系學生都來自五湖四海,畢業後除了少數留在秣陵的,大多數人都奔赴祖國各地就業。
他畢業後因為家庭的緣故被分配到鄉鎮工作,接著又發生那樣的人生變故,因此他前世二三十年間跟大學同學幾乎沒有什麼聯絡。
記憶怎麼可能不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