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ldo;匹夫之勇&rdo;。
項羽這個人,應該說是很勇敢的。他這輩子,似乎沒怕過什麼,只有別人怕他。他的身體也好。《史記》說他&ldo;長八尺餘,力能扛鼎&rdo;,可以想見其英武魁偉、肌肉發達、孔武有力,當不讓今日之斯瓦辛格輩,很能讓一些崇拜所謂陽剛之氣的女孩子們心儀。公元前207年,趙王君臣被秦兵圍在鉅鹿,告急的羽書雪片般飛來。當時救趙的諸侯之兵凡十餘壁(營壘),卻無不做壁上觀,只有項羽率楚軍破釜沉舟,一以當十,與秦軍血戰九次,動天的殺聲把諸侯將士的臉都嚇白了,這才大破秦軍,救出趙王。有這樣的膽量,又有這樣的體格,項羽便覺得如果不讓它們有用武之地,實在是一種浪費,可惜了的。所以項羽便常常要逞威逞武。他雖然是主帥,卻喜歡衝鋒陷陣。每次戰鬥,都身先士卒,自然也都所向披靡。往往是,項羽的兵器還沒有出手,只不過瞪眼一呵,對方便魂飛魄散,肝膽俱裂,目不敢視,手不能發,屁滾尿流,一敗塗地。這樣的戰績,很是不少。我相信,每來這麼一回,項羽心裡一定充滿了快感。
這種快感甚至使他忍不住要同對方的主帥決鬥。他對劉邦說,天下不得安寧這麼多年,不就是因為我們兩個嗎?乾脆我們兩個打一架,誰打贏了,天下就是誰的,何必弄得天下人都跟著受罪!這真是英雄氣概十足,貴族派頭十足。可惜劉邦不吃這一套。他才不會和項羽單兵獨練,徒手過招呢!於是劉邦咯咯直笑說,劉某鬥智不鬥勇。我相信,劉邦說這話時,也一定是一臉的痞笑。
從審美的角度看,劉邦的表現一點也不酷。但從政治學和軍事學的角度看,劉邦卻是對的。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是政治鬥爭的最高手段。戰爭的勝負,說到底,是政治鬥爭的勝負,至少也是戰略戰術的勝負,與主帥個人力氣、身材的大小沒什麼關係。項羽把打仗看得跟打架一樣,也就是把政治視同兒戲了,簡直就是孩子氣。誰都知道,&ldo;兵不在多而在精,將不在勇而在謀&rdo;。項羽自己也不是不知道,否則他就不會去學兵法,不會說不學&ldo;一人敵&rdo;而要學&ldo;萬人敵&rdo;了。可惜,事到臨頭,他學的&ldo;萬人敵&rdo;一點也用不上,用得上的還是&ldo;一人敵&rdo;。可見項羽實非帥才,不過是一個特別霸蠻特別有力的匹夫。
早就有人比較過&ldo;匹夫之勇&rdo;和&ldo;君子之勇&rdo;。路見不平,拔刀而起,一言不合,拳腳相加,這是匹夫之勇。因為只要有幾分血氣,有幾分力氣,不要有任何志向和修養,隨便什麼人都做得到,而且也不會有什麼輝煌的戰果,因此是匹夫之勇。什麼是君子之勇呢?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驟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這就是君子之勇。顯然,君子之勇表現的是沉著,是定力。蘇東坡說,這是因為&ldo;其所挾也大,其所致也遠&rdo;的原因。也就是說,為了遠大的理想,可以暫受一時之辱,或不計眼前的得失。所以,&ldo;敵進我退&rdo;不是懦弱,&ldo;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rdo;也不是怯懦。當然,一味蠻幹,為當下的面子不顧遠大的理想,也不是勇敢。劉邦被項羽一箭射中前胸,腰不能直,便順勢彎下腰去摸腳趾頭,還大罵說:臭小子,射中我的腳,然後掉頭就跑。這就有些機智,也可以說有些狡猾,但不能說就是窩囊和膽小。
匹夫之勇是一人之勇,將帥之勇是萬人之勇。戰場上是不能沒有勇敢的,所謂&ldo;兩軍相敵勇者勝&rdo;。但是,這裡說的勇,是全軍之勇,而不是個人之勇。當然,在某些時候,將領的身先士卒,確能起到鼓舞士氣的作用,在冷兵器時代就更是如此。然而,項羽的衝鋒陷陣,卻並不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