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2部分

個徒弟中他是本事最差的一個,應該多悟本領;豬八戒則貪吃好色。法名正應該叫悟淨,以淨化貪心淫念;孫悟空,本事最大,卻爭強好勝,動不動喜歡賣弄本事。甚至打出齊天大聖旗號,老子天下第一,悟空就是讓他把這一切爭第一的名利心看淡了,心裡騰空了,也就由唐僧的三徒弟變身為我們生活中的你我他了。報告廳裡響起一片笑聲,同學們都為他的妙解逗笑了。

吳為不待笑聲停下來就接著講道,高中生考試,問,如何理解三人行必有我師,回答是三個人一起走路一定會有一個人能教我;為什麼說沒有金瓶梅就沒有紅樓夢,回答是金瓶梅作者是曹雪芹的先祖。

我們再來看培根,他也有個勸學篇,是他的散文集,其中的名篇論讀書,最為經典,裡面有一段經典的描述,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哲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這段話最後四個字也有譯作皆成學問。他這段話講的是知識的人格化,西方的知識具有科學性,所謂科學就成體系,各個知識單元之間有內在的邏輯聯絡,富有審美特質,概念之間環環相扣,知識體系如同疊床架屋一層層建構起來,只要理解了很容易記住掌握,可以說象鉗子一樣牢牢地鉗著你的好奇和興致往裡面走,這是形容概念的演繹對人的思維產生內在強烈的吸引力。更重要的是這樣的知識體系,只要入門了容易引人入勝,使人發生強烈的興趣。人一旦學會理解了它,推崇的是能夠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可以不必苛求用書面的語言死記硬背,不求文義一致。當知識化成能力,也就不必繼續重複學習同類的知識,可以用能力去面對實際問題,實現真正意義的創新。我們的理科學生和文科學生,對各自所學的感覺差異,其實就是反映了兩類知識體系之間的差異。文科的突出特點,就是有大量需要背下來的知識。

吳為又深有感慨地道,我讀道德經、論語、孟子、莊子、墨子、荀子,感覺是,道德經在思想上處於巔峰,它的內涵就不能用知識的標準來衡量,五千多字,蘊含的思想和智慧,你能領會到什麼程度它就是什麼程度,是那種難以企及的高度。這樣的感覺很難說得清,思想、智慧到了一定高度就處於模糊狀態,用語言文字來表達是有侷限性的,也很難用標準化答案來衡量,帶有佛教的意味,需要參悟。我國古人筆下的經典之作,短小精悍,博大精深,常常是參悟所得,自然也需要我們用參悟的精神去領會。上善若水,善如浩浩蕩蕩之水會養育滋潤萬事萬物,自然包括人心;厚德載物,德乃精神性的東西。是說德化的人格可以擔當。錢學森提出我們的大學教育不出大師級人物,我在這裡繼續延續上次與同學們討論的金庸作品話題,在金庸的作品裡,出現許多大師級武俠人物。那些武俠人物的成就之路對我們也是一種啟示。要透過教育的方式培養大師級人物,很重要的問題是人文精神怎麼培養,國學經典裡包含的那種精神很難用教學的方式獲得,需要參悟。西方的基督教,講的是愛心,這個愛心可以養育培育,比如,英國小學有愛心增長課,富蘭克林的美德計劃,變成普通人可借鑑採納受益的精神。我們的高考。其實是對科舉制的延續,用標準化、格式化流水作業式的程式,實際是以肢解的方式使精深高妙的東西膚淺化了,切割成大量枯燥的知識去教學生考學生,又用這樣的標準化方式來考驗學生掌握成體系的現代科學文化的能力。用呆板的考試來衡量學生對那些高深思想高明智慧的掌握情況。

如何應對高考?吳為道,我給同學們講個故事。我的兒子叫吳宋,他在中考時,班主任找到我的愛人,直截了當地說,吳宋根本考不上重點高中,學校的意見是不讓報重點怕影響升學率。我愛人聽了卻執意要給孩子報重點。我不管你們升學率,我要讓我兒子接受最好的教育,考不上拿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