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地搞出了“割席斷交”的故事,實際上那個故事只是他們兩人的炒作而已,割席斷交後,華歆還向曹丕推薦管寧,說自己不慕名利的管寧竟然立即從遼東乘船還鄉。
管寧、邴原、華歆曾師從更大的裝逼犯陳寔,陳寔有個好孫子便是搞出九品中正制禍國殃民的陳群,這些代表著清高士族的傢伙們根本跟寒庶武夫呂布尿不到一個壺裡,華歆得偽洛陽朝廷的詔令跑到揚州會稽郡做太守,管寧、邴原跟王烈跑去依附公孫度。
歷史上,邴原後來回到了北海,應曹操徵召做了司空掾,邴原有一個女兒,很早就過世了,當時曹操的愛子曹衝也死了,曹操要想把他與邴原的亡女合葬,結成陰親,邴原推辭說:“合葬不合禮法。我邴原之所以自願在明公手下幹事,原因就是因為明公能以古訓禮典對待我而不作什麼變動。今天我若答應了你這件事,則是把你我都變成凡夫俗子,庸俗之輩了,明公焉是能做出如此之事的人啊?”曹操這才罷休。
從這個事情上,完全看出邴原這類人物的共同點,動不動就拿古訓禮典來裝逼。
王烈那傢伙雖然在後世名氣不大,但在此時跟管寧、邴原齊名,他的經歷跟他師父陳寔一樣充滿著濃烈的裝逼味道。
王烈,字彥方,是幷州世家太原王家的子弟。王烈年輕的時候曾在陳寔門下學習,因為善於裝逼,青出於藍,稱著鄉里。有個盜牛的被主人抓住,盜犯向牛主認罪,說:“判刑殺頭我都心甘情願,只求不要讓王彥方知道這件事。”王烈聽說後派人去看望他,還送給他半匹布。有人問這是為什麼?王烈說:“盜牛人怕我知道他的過錯,說明他有羞恥之心。既然心懷羞恥,必然能夠改正錯誤,我這樣做正是為了促使他改過。”後來有個老漢在路上丟了一把劍,一個過路人見到後就守候劍旁,直到傍晚,老漢回來尋劍,得到了遺失的劍,驚奇地詢問他的姓名,並將這件事告訴了王烈。王烈派人查訪守劍人是誰,原來就是那個盜牛的人。
鄉里百姓,凡有爭訟曲直的事件,都去請求王烈排難解紛,斷定是非,由於王烈平素德教影響,有的走到半途,忽然願意放棄爭執,雙方和解而回來的,有的望見王烈的屋舍,就感到慚愧,彼此相讓而回來的。可見王烈盛德感化之深,已遠勝過刑罰的力量。
當初呂布聽到王烈的故事時,第一反應就是把嘴裡喝的水全噴了出來:“太他孃的裝逼了!”
跟他們一樣裝逼的清河崔氏子弟崔琰記載邴原死活不願意把自己死去的女兒跟曹衝搞冥婚時引用古典來裝逼的事蹟時,曾說:“徵事邴原,是純淨有德,志向高尚,行為忠直方正之士,他清廉自潔能夠脫俗,操守固執足以擔當重任,所謂龍翰鳳翼、國家重寶就是指象他們那樣的人,把他們舉薦出來,委以重任,那麼,奸詐小人、不仁不義者都會遠遠地離開,不再會影響國家的治理了。”
呂布站在自己的角度是這樣理解崔琰的話,凡是善於裝逼沽名釣譽的世家子弟都被你們視為同黨,凡是努力上進有點野心的寒庶子弟都被你們視為小人。
呂布想起邴原在歷史上發生事情,便想起崔琰的評論,看清了崔琰的本質,暗自罵道:“難怪崔琰執掌招賢館兩年多,提拔出來的大部分都是世家子弟,有這等偏見的世家子弟,哪裡能為我找到好的寒庶出身的賢才呢?”呂布迅速下令讓崔琰轉作禮部的工作,招賢館的工作轉交給自己的族弟呂建負責。
呂布對這三個素好沽名釣譽的傢伙本來沒有什麼好感,但呂布一向認為一張衛生紙都有它的用處,何況是這三個大活人呢,呂布一來是想拿他們做政治花瓶,來樹立自己禮賢下士的名聲,二來是想讓他們來帶頭組織一些腐儒去幽州、幷州、朔州這樣的邊境,對遊牧蠻族搞漢化,搞所謂的“講詩書,明禮儀”。
管寧、邴原、王烈這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