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遠的頭腦中立刻想到:日本人開火了!戰爭爆發了!可是他很快否定了自己的想法。首先,戰爭的發生不可能沒有預兆,交戰國在交戰之前會有一系列的政治經濟衝突,而現實是,中國和日本雖然齟齬不斷,但是還沒到開戰的地步;其次,怎麼可能有軍艦繞過上千公里的防禦圈,抵近航母發動艦炮攻擊呢?就算抵近到這種距離,為什麼要用艦炮呢?用重型魚雷不是更好嗎?
可現實就是:幾千米之外的軍艦用艦炮向自己的航空母艦狂轟爛炸,十幾艘護航的驅護艦不見蹤影。林遠的頭腦中閃出了種種打擊敵方軍艦的措施:首先,艦載機,這是航空母艦上最大的殺手鐧了,可是現在的情況艦載機絕對不能起飛,因為甲板已經被炸壞了;其次,反艦導彈,可是航空母艦上根本就沒有安裝反艦導彈,由於把反艦,防空的任務分擔給了外圍護航艦隊,所以“北京”號航空母艦上甚至沒有像美國“尼米茲”級航空母艦那樣裝備防空導彈;最後,只剩下近防炮,近防炮雖然不能打擊對方軍艦,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攔截飛來的炮彈。
林遠急忙下令:“全艦進入戰鬥狀態,這不是演習!近防炮準備!攻擊!”
透過先進的指揮系統,整艘戰艦像是突然睡醒了一樣,所有人立刻奔赴最近的戰鬥崗位。可是由於試驗任務的圓滿結束,戰艦正準備返回母港,長時間緊繃著的艦上官兵正打算放鬆一下,有的連隊甚至組織了官兵洗澡,當戰鬥指令下達的時候,有的戰士連衣服都沒穿好就衝了出來。
炮彈還沒打來的時候,近防炮位上的炮手也已經發現了異象,近防炮的火控雷達螢幕突然間一片空白,可是炮位上的炮手只是操作員而不是工程師,所以對於這種異象束手無策,正當他們準備上報時,炮彈就在甲板上炸開了,訓練有素的炮手雖然不知道炮彈從哪裡來,但是他們立刻接通了系統電源,進入戰鬥狀態,只等一聲令下,那炮口就會以一萬發炮彈每分鐘的速度灑下死亡之雨。
“北京”號航母上的1030近防炮系統採用十聯裝30毫米炮管,採用雷達和光電兩種指導方式,是防禦敵方導彈和戰機的最後屏障。
接到了攻擊指令,炮手立刻操縱火炮進入攻擊狀態,由於雷達失靈,所以切換成光電瞄準,炮口吐出火舌,飛向航母的炮彈被打得凌空爆炸,像一朵朵盛開的禮花,可是突然之間,飛來的炮彈突然多了起來。
從林遠走到雷達室,再到他下達作戰命令的這段時間裡,航空母艦一直以18節的經濟航速沿著航線行進著,突然間林遠發現,遠處又出現了一艘攻擊自己的軍艦,這時他明白,對方的軍艦排成了一列縱隊,剛剛攻擊自己的恰恰是縱隊的隊尾,自己的航母航速看來要比他們的軍艦快,所以,沿著原來的路線前進的話,將會暴露在更多的炮口之下,林遠急忙下令:“右滿舵,航行135,雙車前進四。”
右滿舵,是讓艦艇以最大速度轉向;航向135是指方向,以正北為0,順時針旋轉一週劃分為0…359,他根據炮彈的軌跡簡單算了一下,航向135可以最快脫離對方射程;在“北京”號上,裝備兩座壓水核反應堆,4臺汽輪機,每兩臺為一組,分為左車和右車,前進四就是以最大速度前進。
這個指令一下,核反應堆立刻全功率執行起來,冷卻水進口閥門已經開到最大,海水淡化系統跟著運轉起來,核反應產生的巨大熱量瞬間將成百上千噸淡化後的海水變成水蒸氣,水蒸氣推動汽輪機,聯接螺旋槳的主軸跟著飛速旋轉,水中的螺旋槳產生巨大的推力,航空母艦,這個十萬噸的海上巨人,緩緩地轉過頭來。
可是航母畢竟太大了,十萬噸的質量帶來的慣性,不是一時半會就能克服的,正當航母轉頭時,又有一艘軍艦發現了航母,炮口緩緩地轉了過來。
林遠心急如焚,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