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4部分

你,北京艦上裝備了幾種無人機?”

李凱說:“三種,第一種:WR…30,使用太陽能為動力,是高空長航時戰略無人機,可以用於戰略偵察,中繼通訊指揮;第二種:WR…20,是常規動力的無人偵察機;第三種:WR…11,用於戰術層面的偵察和監控。”

林遠說:“是不是覺得閒著沒事做,才玩遊戲?”

李凱不要意思地點點頭,林遠說:“很快你們就要很忙了!”

林遠說完,轉身離開,走到門口的時候,回過頭來對他說:“你,寫一份三千字的檢討,交給你的上級!”

這時,林遠得到了張華的分析,他立刻決定,加快新艦隊的建設步伐。

林遠的想法是:在未來可能的戰爭中,航空母艦由於武器裝備無法得到補充,所以並不直接擔負攻擊任務,而是作為整個艦隊的指揮,控制,偵察和監視的中樞,利用北京艦上裝備的無人機,對一定的海域進行目標搜尋,以達成先敵發現的目的,在戰場上,利用無人機的校準,達到更加精確的射擊!

利用無人機為地面炮兵做偵察校射是很通常的做法,可是從來沒有人利用過無人機為海軍火炮進行校射!原因也很簡單:出現無人機的時候,海軍已經過了大炮鉅艦決勝的時代了。

1894年12月11日早上,鄧世昌帶領著第一批經過訓練的火炮操作手,登上了俘獲的日本軍艦吉野艦,在豐島海戰中,就是吉野艦打響了第一炮,在歷史上,鄧世昌的致遠艦也是在吉野艦的打擊下沉沒的,可是現在,吉野艦卻開始為中國人效命。

吉野艦在當時也是一艘優秀的巡洋艦,它在強壓通風的狀態下的航速可以達到23節,火力上裝備速射炮。

現在的吉野艦上,有一部分是鄧世昌訓練的火炮操作手,一部分是北京艦訓練的輪機員和航海員,還有一部分,是攜帶先進通訊和測距裝置的北京艦人員,林遠之所以對鄧世昌說可以精確測量距離,是因為有北京艦上的行動式鐳射測距儀。

這天早上,東海海面,風速2。3米,Lang高0。2米,一架WR…30無人機率先起飛,在北京艦上空擔任中繼指揮任務!隨後,一架WR…11戰術無人偵察機起飛。

在21世紀,無人機在戰爭中的作用一直是各**事理論家關注的焦點,由於無人,所以無人機可以承擔很多極端危險的任務,就算有損失,也不用擔負人員傷亡——這種將會引起巨大社會壓力的後果。

儘管無人機在戰爭中的應用可以追溯到1914年,可是直到100年以後的2013年,無人機才在航空母艦上完成起降,這裡面,除了軍事理論的原因外,也有技術上的難點。

無人機沒法像有人機那樣快速處理突發事件,無人機能像人那樣思考這種事情還僅僅存在於科幻小說中,在起飛和著艦的過程中,可能會發生很多意外,這些意外不可能全部編入無人機的程式裡,而控制人員很難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意外的處置。

更危險的是著艦過程,有人機在著艦完成對準跑道,調整高度的時候,是靠人來控制的,而無人機要靠控制人員在觀察到情況之後再進行控制,這樣就耽誤了很長一段時間,如果出現攔截鉤沒有掛住攔截索這種情況,這種情況在有人機上也很常見,有人機的飛行員可以立即選擇加速復飛,可是無人機想要這樣做就有可能出現來不及的情況。

北京艦之所以裝備了很多無人機,就是希望利用無人機來探索一下未來戰爭中,無人機在海戰方面的應用,沒想到卻在穿越之後派上了用場。

想象總是美好的,第一個科目就是WR…30對海上目標的發現,目標由那艘四千噸級排水量的橋立艦擔任,林遠此時就站在李凱身邊,李凱緊緊地盯著WR…30傳回來的影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