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9部分

後,時辰都耗在馬車上了,而且後方的布料也斷貨了,現在正在江南一帶調撥。”

林遠點點頭,他也沒有辦法,現在可沒有條件把化學纖維搞出來,林遠好好勸慰了老漢們一番,保證布料很快就能發到百姓手中,老漢們這才離開了。

看著他們離去的背影,林遠突然明白了那些缺少的東西是什麼,那就是——道路!

現代中國曾經有一個口號:要想富,先修路,這句話對現在的林遠的來說,簡直就是真理,這個時代的土路承重能力實在是太差了,羅超英曾經想製造一批105毫米口徑的加農榴彈炮,這樣口徑的火炮足以讓這個時代的每一個指揮官心動了,可是後來一計算炮身的重量,再看一下道路的承重能力,這個想法就徹底放棄了。

林遠要在東北建造大型的鋼鐵廠,原料和裝置只能從琉球運來,鋼鐵冶煉的大趨勢就是高爐大型化,所以需要運輸的東西質量一定會很大,那時候路面無法承受,走上幾步就要把車從泥坑裡面抬出來。

更重要的是:現代化工業生產的物質交換極為頻繁,就以鋼鐵工業為例,煉焦的過程能夠產出大量的化工原料,這些化工原料運送到化工廠,生產出的化工品又可以為提高鋼鐵質量做貢獻,當然,這只是千千萬萬的例子之一,這些物質的運輸,不可能單單依靠鐵路,你不可能把鐵路修到工廠門口去,如果把鐵路比作物質運輸的主動脈的話,公路就是主動脈上的支脈,透過它們,才能把營養送到需要的地方。

更讓林遠欣喜的是:在這個時代,要修建承重能力強的路面是完全有可能的,他已經確定使用水泥加石子作為鋪路的材料,水泥是用石灰石和粘土燒製而成的,兩樣東西都很常見,燒製方法也有。

因為沒有先進的攪拌機和鋪路機,所以路鋪得一定不會快,那就需要把有限的水泥用在關鍵的地方,也就是鋼鐵廠和礦山的旁邊,借鑑新中國發展建設的經驗,林遠決定在離本溪鐵礦不遠的鞍山建立鋼鐵廠,在撫順開採煤礦。

所以林遠初步擬定從遼河口修築公路,這樣從海路運來的裝置可以直接在遼河口附近的營口港卸貨,然後透過公路運輸進入鐵路運輸,把裝置運到鐵路線上的站點,再轉換為公路運輸送到工廠和礦山。

修路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這就需要大量的錢,俄國人和英國人送的錢一時拿不到,那就把吉林銀元廠的銀子先拿出來,用於道路建設。

正在這時,清廷送來一封密電。

277 火藥味十足

密電上寫道:“授命林遠為欽差大臣,李經方為談判參議,與俄國商談停戰事宜。”林遠看到這份密電也不意外,伊利亞已經和他說過停戰談判就要開始了,而且國家財政已經是捉襟見肘,戰局也已經平定,停戰談判也就是水到渠成了。林遠一面命人燒製水泥修建公路,一面準備談判的事情,金錢的驅動永遠比行政的驅動更有效率,在林遠銀子的刺激下,很多人加入到公路修建中來。修路賺錢的訊息傳到了與遼東半島隔海相望的山東,不少人為了賺錢都漂洋過海,來到營口等地建設公路,有的人就選擇在東北定居,無意間促進了東北地區人口的增長。

談判定在海參崴進行,這是俄國遠東艦隊的所在地,俄國人這麼做也是想炫耀武力,藉此向林遠施加壓力,俄方代表格羅傑科一直對戰場上的失敗耿耿於懷,一心想在談判中給清廷使團些顏色看看。

儘管要談判,可是林遠卻不敢有絲毫的鬆懈,因為雙方只是處在停戰狀態,這種狀態並沒有用法律形式固化下來,俄國人隨時可能發動反攻,所以林遠精心部署了防禦兵力,然後才趕到吉林和李經方一行人會合。

從吉林出發東行,就抵達了琿春,這裡控制著中俄通道,還是被俄軍佔領著,俄國人在這裡修築了直抵烏蘇里斯